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夏旹手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本 名:夏旹

字 号:字菽轩

所处时代:清

出生地:清湖南桂阳

出生时间:未知

去世时间:未知

夏旹,字菽轩。清湖南桂阳人。历任知县、川东道道员。 [1]

目录

简介

光绪二十六年(1 900)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陕西布政使。三十年(1904)署理江西巡抚。同年十一月初一(12月7日)升任陕西巡抚。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1905年2月24日)因病衰解职回湘。

校勘成就

进入清代,套印发展出高级形式——穿插,即套印本从上到下竖排的字行,并非只是单一的黑色或红色,而是黑色和红色(或更多颜色)依照特定的需要间隔着混排。

套印文字的色彩穿插,最初是为了满足宫廷内的耳目之娱,如乾隆年间武英殿刊刻的《劝善金科》,即是一部穿插套印的杰作:卷端书名和行间的曲牌用黄印,书内各出戏名用绿印,演员表演的曲词和道白用墨印,角色及表示动作的说明文字用红印,此外曲词间韵、叠、句等文字表示用蓝印。各色文字还有大、小字的不同,五彩斑斓,很是好看。

穿插后来发展到特定文本所服务,其创意则源于古籍整理的一种最传统的方式——校勘。如清代学者夏旹以泸州盐局的名义刊刻的《唐三体诗》即以朱墨穿插的方式复原了学者何焯所作校勘。《唐三体诗》原是南宋一位名叫周弼的学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之后元明两代多有人加以注释刊行。夏旹所得的本子,是清代著名的御用文人高士奇据一个明刻本重新刊刻的,该本因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声名远扬,但其中文字实际上已被高氏大肆删改过了。所幸的是夏旹发现,他手头的这部《唐三体诗》内,不仅有乾隆年间著名的学者何焯的批点,还有何氏根据明刻本所作的细致全面的校勘,据此可以恢复明刻本的原貌。

全书用墨色印底本高士奇刊本的文字,用红色印何焯校补的文字。如卷前原书选编者周弼的“选例”,也就是选诗的凡例,高士奇对之作了很大的改动,夏氏则以何焯的校勘为依据,再作全面的复原:凡直接可增补的文字用红印;高氏妄加或妄改的文字,则先上下加曲折号示意删去,再据原本实况决定是否在相关字行旁添加红印小字。如原书中“绝句”的“绝”字,均被高氏改成了“截”字,夏氏套印本即据何氏校,对该类“截”字都作了加曲折号并旁刻一“绝”字的更正。

世界名人小史简介

夏旹-民国上海燮记书局

黑白影印,并非原本;清晰如图,售出不退;蓝色书皮,右侧胶装;图书代寻,联系店长。

作者: 夏旹

出版社: 上海燮记书局原刊 年代: 不详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售价¥40.00 品相九五品品相描述

运费 北京市东城区 至 北京市朝阳区 快递 ¥10.00 上书时间2019-04-09

参考来源

  1. 夏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