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夏旹手跡 |
本 名:夏旹 字 號:字菽軒 所處時代:清 出生時間:未知 去世時間:未知 |
簡介
光緒二十六年(1 900)遷四川按察使,次年調陝西布政使。三十年(1904)署理江西巡撫。同年十一月初一(12月7日)升任陝西巡撫。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1905年2月24日)因病衰解職回湘。
校勘成就
進入清代,套印發展出高級形式——穿插,即套印本從上到下豎排的字行,並非只是單一的黑色或紅色,而是黑色和紅色(或更多顏色)依照特定的需要間隔着混排。
套印文字的色彩穿插,最初是為了滿足宮廷內的耳目之娛,如乾隆年間武英殿刊刻的《勸善金科》,即是一部穿插套印的傑作:卷端書名和行間的曲牌用黃印,書內各出戲名用綠印,演員表演的曲詞和道白用墨印,角色及表示動作的說明文字用紅印,此外曲詞間韻、疊、句等文字表示用藍印。各色文字還有大、小字的不同,五彩斑斕,很是好看。
穿插後來發展到特定文本所服務,其創意則源於古籍整理的一種最傳統的方式——校勘。如清代學者夏旹以瀘州鹽局的名義刊刻的《唐三體詩》即以朱墨穿插的方式復原了學者何焯所作校勘。《唐三體詩》原是南宋一位名叫周弼的學人編選的唐詩選本,之後元明兩代多有人加以注釋刊行。夏旹所得的本子,是清代著名的御用文人高士奇據一個明刻本重新刊刻的,該本因被收入《四庫全書》而聲名遠揚,但其中文字實際上已被高氏大肆刪改過了。所幸的是夏旹發現,他手頭的這部《唐三體詩》內,不僅有乾隆年間著名的學者何焯的批點,還有何氏根據明刻本所作的細緻全面的校勘,據此可以恢復明刻本的原貌。
全書用墨色印底本高士奇刊本的文字,用紅色印何焯校補的文字。如卷前原書選編者周弼的「選例」,也就是選詩的凡例,高士奇對之作了很大的改動,夏氏則以何焯的校勘為依據,再作全面的復原:凡直接可增補的文字用紅印;高氏妄加或妄改的文字,則先上下加曲折號示意刪去,再據原本實況決定是否在相關字行旁添加紅印小字。如原書中「絕句」的「絕」字,均被高氏改成了「截」字,夏氏套印本即據何氏校,對該類「截」字都作了加曲折號並旁刻一「絕」字的更正。
世界名人小史簡介
夏旹-民國上海燮記書局
黑白影印,並非原本;清晰如圖,售出不退;藍色書皮,右側膠裝;圖書代尋,聯繫店長。
作者: 夏旹
出版社: 上海燮記書局原刊 年代: 不詳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紙張: 膠版紙 頁數: 248頁
售價¥40.00 品相九五品品相描述
運費 北京市東城區 至 北京市朝陽區 快遞 ¥10.00 上書時間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