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人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大人”最初指统治者或社会地位尊崇之人,与“小人”相对。后也用人的德行高下来界定“大人”与“小人”。德行高尚者被称为“大人”。不同学派对“大人”的德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儒家认为,“大人”能够坚守礼法所承载的道义,不受外在诱惑的牵累,不为利益所动;道家则主张,“大人”能行无为之事,克服世俗礼法的虚伪,合乎至高的道。
引例1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墨子·尚贤上》) (墨子说:“如今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追求国家的富裕,人民的众多,法律政治的清明。”)
引例2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耳目等器官不能思考,因而被外物的表象遮蔽。耳目与外物相接触,就会被其引向歧途。‘心’这一器官能够思考,思考便能有所得,不思考便无所得。这是天赋予我的。先确立心作为大者的官能,如此则不会被耳目之官的欲望遮蔽。这就是大人了。”)
引例3
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庄子·徐无鬼》) (知道最完备的,无所求取,无所丧失,无所舍弃,不以外物改变自己。反求自己而不穷尽,因循常道而不矫饰,这是大人的诚实。)
参考文献
- ↑ 字母文字的演变脉络:世界所有国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体的演变:篆书,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