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丫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凤丫蕨,特产云南南部(屏边、大围山、阿达口),生疏林下路旁阴处,海拔1 100-1 300米。
- 中文学名 大凤丫蕨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 亚 纲 薄囊蕨亚纲
- 目 真蕨目
- 科 裸子蕨科
- 属 凤丫蕨属
大凤丫蕨形态特征
植株高大,达2.5米。叶柄长约1米,禾秆色,上面有沟,下面圆形,基部粗1厘米左右,有褐棕色披针形鳞片疏生,向上光滑;叶片长达1.5米,宽40-50厘米,卵状三角形,下部二回羽状,向上一回羽状;侧生羽片约12对,基部一对最大,长约55厘米,宽2.5厘米,长圆形,对生,柄长5厘米,一回羽状;侧生小羽片约8对,长12-15厘米,宽3厘米左右,阔披针形,急尾头(尾长1-1.5厘米),基部圆形或圆楔形,无柄(上部的略与羽轴合生;第五对羽片三出,向上的单一,并逐渐缩短,顶生羽片最大,长20-25厘米,宽约4厘米;羽片全缘。叶脉两面明显,侧脉顶端的水囊不达叶边。孢子囊群延伸到侧脉的4/5。
本种近似上一种,但植株远较高大,基部羽片的小羽片多到8对,阔披针形,叶柄到叶轴均为禾秆色。[1]
大凤丫蕨生长环境
大凤丫蕨生长于海拔1100-1 00米处的疏林下路旁阴处。
大凤丫蕨分布范围
大凤丫蕨繁殖方法
外殖体消毒方法:取孢子成熟的叶片作为外殖体,用洗洁精泡洗2次后,用自来水冲洗30分钟,75%酒精浸泡30秒,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再用0.1的氯化汞液浸泡8分种,取出用无菌水冲洗6次后,然后把它剪成0.5厘米见方的小块接种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上。
方法: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琼脂和活性炭。pH5.8-6.0,培养温度为25±3℃,光照12小时,光强1000勒克斯。
孢子萌发:孢子萌发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3克/升+蔗糖20克/升+琼脂8克/升。凤丫蕨带孢子的叶片接种下去后,到第59天孢子才陆续萌发,然后逐渐长成单个的叶片。在无菌条件下把成团的单叶分成同等大小接种在GGB诱导培养基上,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培养基,GGB诱导率高。下一步增殖分化出的苗粗状整齐。
增殖与分化:将诱导成功的在无菌条件下分割成约0.1厘米大小的小块,接种到MS+BA0.1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培养基上,7天之后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的GGB细块除少数分割太小褐化死亡外,90%的细块成活并继续膨大,半个月,分化出5-6个GGB,有的GGB开始长叶。当原球茎分化出高1-1.5厘米的小苗时接人1/2MS生根培养基,14天后开始长根,30天的生根率为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