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境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境門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大境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西側為西太平山,東側隔清水河與東太平山相望。建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

規模

大境門始建於清朝順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門牆高度為12米,底邊長13米,寬9米。頂部平台長12米,寬7.5米。外側有1.7米高的垛口,內側有0.8米高的女兒牆。門楣處有「大好河山」四個大字。

歷史紀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2005年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1] 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

内外一统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

京张铁路通车

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清廷把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大好河山

1927年,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被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写下了“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更为大境门增添了气势。 长城大境门区域不但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和陆路商埠,而且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门内外展开革命活动,

1925年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建立了农民运动协会,遗址保存完好。

第二延安

1945年8月,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了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大境门一时成为“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文化城”的象征。

凯旋之门

1948年12月我军在大境门外的西甸子乌拉哈达等一带山谷中围歼国民党官兵54000多人,一举从国民党手中夺回张家口,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辉煌胜利。解放军的威武之师就是从大境门进入市区的,可以说大境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门,是中国革命的凯旋之门。 解放后,大境门受到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境门在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对保护工作更加重视。

參考文獻

  1. 平定三藩之亂,中國歷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