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安市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建築面積2642平方米,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為鋼筋水泥、磚石結構的4層樓房,上層系廡殿式屋頂,綠色琉璃瓦鋪蓋,杏黃色瓷磚牆面,朱色立柱門窗,色調和諧輝映,造型莊嚴典雅。
大安市博物館簡介
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建築面積2642平方米。紀念館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為鋼筋水泥、磚石結構的4層樓房,上層系廡殿式屋頂,綠色琉璃瓦[1]鋪蓋,杏黃色瓷磚牆面,朱色立柱門窗,色調和諧輝映,造型莊嚴典雅。
大安市博物館-恐龍博物館
地球,這個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已走過了近50億年的歷程。遠在人類誕生以前,當地球上有了生命之後,在地球歷史時期的中生代(2.5-0.65億年前),統治這個星球的是繁盛一時的爬行動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恐龍」。因此,地球歷史上的中生代被稱為「恐龍時代」。四川自貢不僅是着名的鹽都,而且還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1.35億年-2.1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據地質考察,侏羅紀時期, 自貢這一帶是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大樹參天,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又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屍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屍骸地堆積與泥沙的掩埋交替進行了很長時期,以後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於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岩層。
馳名中外的自貢市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位於自貢市中心東北11公里處,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於1972年發現,已陸續發掘出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成為一個罕見的化石寶庫。經勘察,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化石富集區達.1.7萬平方米,共分為3到4個小層。在僅兩個800多平方米範圍內就發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百個,完整和較完整的骨架30餘具。其恐龍動物群包括3個綱、11個目、15個科、近20個種,並出土了一批珍貴的伴生動物化石。這個化石群中,相當部份是新屬新種,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植食性長頸椎蜥腳恐龍、兇猛的食肉性恐龍、身晰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珍貴的原始劍龍,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實為罕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遊覽觀光價值。為研究恐龍及古爬行動物分類、生態、生理、生活、演化規律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和中生代地學等提供了實物依據,成為世界中侏羅紀化石研究的重要場所,同時也為中外遊客提供了一個扣人心弦的異景奇觀,被譽為「恐龍群窟,世界奇觀」,「中國的國寶」。
恐龍化石
大山鋪恐龍化石一經面世,便震驚了考古[2]學術界,也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重視和遊人的青睞。它的發現,填補了恐龍演變史、發掘和研究史上的空白,像一塊磁石吸引着中外專家學者和遊人,從發掘化石以來,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不下20萬人次。恐龍化石還多次應邀到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展出。為了再現自貢地質史上這一光輝篇章,1987年,國家投資數千萬元,在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發掘現場修建了亞洲最大的恐龍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這是繼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被譽為「東方龍宮」。博物館占地27000平方米。1991年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並列入世界地質遺產提名錄,現已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自貢恐龍博物館建築設計新穎,造型別致,由若干座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功能有別的石砌體建築構成,好似一塊塊大砂岩狀體錯落有致的散布在一片亞熱帶植物群之中。其中一座中空的橢圓球形石砌體,坐落在一片綠色環狀草坪之中,遠看像一個碩大的恐龍頭,又好似一個巨大恐龍蛋,這就是大型石雕:「史前魂」。博物館主館建築粗獷樸實,簡練渾厚,氣勢寵偉,其造型呈岩窟狀,遠望如一堆黃色巨石,與周圍中生代殘存植物相映生輝,給人一種遠古洪荒的印象。
從「龍宮」大門進去,一步跨過時間千萬載,進入遠石恐龍時代,眼前呈現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好似一個龐大的「恐龍公墓」,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後被「活埋」的「萬龍坑」。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化石埋藏廳是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精華,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已剝露出重疊交錯堆積的多種恐龍化石和共生動物化石約40個個體材料。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狀況。
知識廳里陳列着50多件各類古生物化石標本和28件輔助展品,是一個藝術化了的信息庫,是一把打開「龍宮」奧秘的「鑰匙」。標本陳列廳內,陳列着從這個化石址出土的近20種動物化石標本。形態各異的恐龍及其共生動物如魚類、龜類、兩棲類、蛇頸龍類、翼龍類、似普乳列例齒獸類的化石標本,向遊人展示了一個古生動物群棗大山鋪中侏羅世紀恐龍動物群的生態面貌與組合特徵。進入這個大廳,猶如來到了遠古的「龍世界」。博物館的二樓,是運用現代科技製作的"仿生恐龍大世界",進入這裡,宛如進入了驚險恐怖的「恐龍世界」,到的是另一番天地。
自貢恐龍博物館占地6.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展覽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着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化石、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
第二部分 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里,這裡有幾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支的老高,離地面約10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着地,昂首挺立。大廳里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兇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鹽都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空中飛翔的龍和遨遊水中的兇猛肉食性蛇頸龍等等。
第三部分 是恐龍埋葬遺址。這裡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着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占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國《全球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博物館於1984年4月破土動工,1987年春節落成開放。隨着中外遊客的慕名而來,恐龍博物館逐漸聲名遠播,名揚四海。迄今已接待中外遊客約700萬人次,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極大讚譽。胡錦濤、喬石、尉健行、張愛萍、萬里、李鐵映、何魯麗等數十位中央領導來此視察,許多中外着名專家、社會名流專程前來考察交流。特別是2003年5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恐龍博物館視察,對博物館事業發展所取得的顯着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1989年起自貢恐龍走出國門,巡遊天下。相繼在日本、泰國、丹麥、美國、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香港等國家(地區)展出14次,出展城市23座,觀眾累計超過1000萬人次。被外國友人譽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友好使者」。同時,自貢恐龍還赴上海、珠海、廣州、北京、福州、大同、重慶、深圳等國內30多座大中城市展出,所到之處同樣備受歡迎,共計接待國內觀眾近100萬人次,兩個效益十分顯着。
博物館先後榮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文化部「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四川省重點博物館」和「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30個中國精品建築」等殊榮。
是中宣部、科技部命名的全國100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一、「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
視頻
大安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琉璃瓦是中國古建築的脊樑——它的色彩等有什麼講究?,搜狐,2018-06-24
- ↑ 考古究竟是什麼?,搜狐,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