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红花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果红花荷 |
中文学名:大果红花荷 拉丁学名:Rhodoleia macrocarpa Cha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虎耳草亚目 科:金缕梅科 亚 科:红花荷亚科 属:红花荷属 命名者及年代:Chang.。1961 |
大果红花荷(dà guǒ hóng huā hé,学名:Rhodoleia macrocarpa Chang)是金缕梅科,红花荷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无毛。叶革质,矩圆形,先端尖锐,基部楔形;三出脉不很强烈;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稍纤细。头状花序,无鳞状小苞片;苞片卵圆形,萼筒极短,花瓣匙形,子房无毛,花柱与雄蕊等长,蒴果卵圆形,果皮薄,木质,种子扁平多数,4月开花。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1]
大果红花荷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米,嫩枝干后黑褐色,有鳞毛。叶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5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突然收窄成短的尖头,或有小尖突,基部阔楔形,三出脉不很明显;
上面深绿色,干后暗晦无光泽;下面灰白色,有星状鳞片;侧脉8-9对,与中肋成75°交角,平缓发出,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能见;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显著;叶柄长2.5-4厘米,较粗大。
花未见。头状果序宽2.5-3.5厘米,有蒴果5个,果序柄长1-1.5厘米,极粗壮,有短柔毛。蒴果长卵形,长1.5-2厘米,宽1.1-1.4厘米,无毛,先端尖锐,宿存花柱极短。
种子扁平,有窄翅,长6毫米,宽4毫米,暗褐色。
它和窄瓣红花荷 R. stenopetala 较接近,后者叶基部圆形,侧脉只有4-6对,蒴果亦较小。[2]
大果红花荷生长环境
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海拔2000-2400米的山地常绿林里。[3]
大果红花荷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及广西西部;亦见于越南北部。[4]
大果红花荷繁殖方法
采种:种子10至11月上旬成熟,果熟时由灰青色转为黄绿色。蒴果熟后开裂,种子飞散,要及时采收。采回后晾至果壳开裂,筛取种子,进行干藏。种子千粒重为2.5至4克,发芽率仅有10%至15%。
育苗:可以采用容器育苗,随采随播或翌春—月播种。由于种子较小,播种前整地要细致,播时将种子混合细土,撒播均匀。播后盖上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并撒上松针覆盖,淋足水分。
播后25天左右,种子发芽出土。待幼苗长出4至5片叶后,移到营养袋培育,加强水肥管理,苗高30厘米可出圃造林。
大果红花荷栽培技术
造林方式
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海拔400至1050米高稀疏松、杉林地,在山坡中下部混种红花荷,按株行距2x2米(160株/亩)开穴,于春季1至4月上旬雨后定植。造林后3年内,每年除草松土3至4次,以促进幼树生长。
营造常绿阔叶混交林:可与香樟,火力楠,尖叶杜英,枫香,蓝花楹,凤凰木,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黄槐,山杜鹃等树种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为1:4,即红花荷占20%至25%,混交方法为均匀不规则种植,以形成不同季节性的不同花色花期近似天然林的人工群落。
庭园和造林种植:最好在造林前冬季进行整地,选择两年生容器苗成活率有98%,打穴规格50x50x50厘米,前期对肥力的要求较高,施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生长发育。
参考来源
- ↑ 大果红花荷, 植物智, 2020-01-18
- ↑ 《中国植物志》 第35(2)卷 (1979) >> 048页 PDF >> 大果红花荷 Rhodoleia macrocarpa
- ↑ 红花荷树苗的繁殖栽培技术 .金海绿怡[引用日期2016-03-03
- ↑ 大果红花荷 Rhodoleia macrocarpa H. T. Chang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