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葉杜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葉杜英

中文名稱:尖葉杜英

二名法: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ers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五椏果亞綱

目科:錦葵目、杜英科

族屬:杜英族、杜英屬

種:長芒杜英

細胞分列方式:有絲分裂

尖葉杜英長芒杜英(學名: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ers .)的習用名,現多稱為毛果杜英。杜英科、杜英屬喬木,樹皮灰色;小枝粗壯,被灰褐色柔毛,有多數圓形的葉柄遺留斑痕,干後皺縮多直條紋。葉聚生於枝頂,革質,倒卵狀披針形核果橢圓形,長3-3.5厘米,有褐色茸毛。花期8-9月,果實在冬季成熟。

產於中國雲南南部、廣東和海南。見於低海拔的山谷。中南半島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成年樹樹幹基部的板根十分壯觀。開花潔白如貝,芳香。盛夏後碩果纍纍。抗風性強,是優良的木本花卉、園林風景樹和行道樹。

簡介

尖葉杜英為常綠喬木,高達30m。小枝粗大,有灰褐色柔毛。葉革質,倒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腋內,花瓣白色,核果近圓球形。花期為4-5月。層層輪生的枝條自上而下形成塔形的樹冠,巍峨壯觀;開花時節,有如懸掛了層層白色的流蘇,迎風搖曳,並散發着奶油味的香氣,惹人喜愛。成年樹樹幹基部的板根十分壯觀。開花潔白如貝,芳香。盛夏後碩果纍纍。是優良的木本花卉、園林風景樹和行道樹。[1]

形態

喬木,高達30米,胸高直徑達2米(據野外採集記錄),樹皮灰色;小枝粗壯,直徑8-12毫米,被灰褐色柔毛,有多數圓形的葉柄遺留斑痕,干後皺縮多直條紋。

葉聚生於枝頂,革質,倒卵狀披針形,長11-20厘米,寬5-7.5厘米,先端鈍,偶有短小尖頭,中部以下漸變狹窄,基部窄而鈍,或為窄圓形,上面深綠色而發亮,干後淡綠色,下面初時有短柔毛,不久變禿淨,僅在中脈上面有微毛,全緣,或上半部有小鈍齒,側脈12-14對,與網脈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葉柄長1.5-3厘米,有微毛。

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葉腋內,長4-7厘米,有花5-14朵,花序軸被褐色柔毛;花柄長8-10毫米,花長1.5厘米,直徑1-2厘米;花芽披針形,長1.2厘米;萼片6片,狹窄披針形,長1.4厘米,寬1.5-2毫米,外面被褐色柔毛;花瓣倒披針形,長1.3厘米,內外兩面被銀灰色長毛,先端7-8裂,裂片長3-4毫米;雄蕊45-50枚,長1厘米,花絲長2毫米,花葯長4毫米,頂端有長達3-4毫米的芒刺;花盤5裂,不明顯分開,有淺裂;子房被毛,3室,花柱長9毫米,有毛。

核果橢圓形,長3-3.5厘米,有褐色茸毛。花期8-9月,果實在冬季成熟。

生長環境

暖地樹種,較速生,喜溫暖濕潤環境,適生於酸性的黃壤,但要求排水良好,其根系發達,萌芽力強。見於低海拔的山谷。

分布地域

尖葉杜英原產海南、雲南、廣東,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其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生長快速,喜溫暖濕潤環境,常生於雨林山地中。產於雲南南部、廣東和海南。中南半島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馬來西亞馬六甲。Gagnepain曾把越南這個類型的標本定為變種,根據是他誤認為馬來西亞的原種花序無毛,越南的標本花序有毛。其實按Masters在《印度植物志》的記載,花序是被有短毛的;我國的標本花序上也是有毛的,故予以合併。

價值

長芒杜英樹冠園整,枝葉稠密而部分葉色深紅,紅綠相間,頗引人入勝,在園林中常叢植於草坪、路口、林緣等處;也可列植,起遮擋及隔音作用,或作為花灌木或雕塑等的背景樹,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還可作為廠區的綠化樹種。有些地區已應用為行道樹。

參考資料

  1. 尖葉杜英圖片,浴花谷花卉網,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