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梁德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热天》是中国当代作家梁德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大热天
盛夏说来就来了。前几天还刮风下雨地凉爽着,这热就一夜间杀到了。大热天,谁都躲不开,这是大地万物的宿命。
热热的天,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它却无处不在。高高的太阳是谁也不敢正视的,它正高兴地泼着猛火呢。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胡天胡地混烧。从窗外望出去,长长的马路上除了被晒得垂头丧气的树,几乎就没有什么行人。一个没打伞的男人,在街面上走过。浑身被一层朦胧的水汽包围着,连影子都变得影影绰绰的,像能从中拧出水来。树荫间的蝉叫声,一声接一声地透着烦躁,不停地控诉着大热天的罪行。
说实话,我讨厌这热天。躲在屋里的感受也好不到哪里去。热是不讲道理的,它无孔不入,把房子变成一个个庞大的保温箱。它让人的皮肤温度升高,变得汗淋淋、黏呼呼的,似乎有无数条虫子在爬。于是,无论你坐着还是躺着,都无法安宁。如影随形的热,就像吸血的蚊子一样贴身跟着。头晕脑胀、胸闷心慌、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干什么都静不下心来。偶尔吹来的一丝轻风,也像热开水一样烫人,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希望。这就是“苦夏”,痛苦的夏天。我们的古人早已很精辟地道出了夏天最鲜明的特点。
聪明的人类根据大热天在各地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分成干热、闷热、湿热三种,同时总结出它们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种种隐患。想来,人与酷暑的斗争是历来就有的。并不是现代科技发展了,天也跟着更热起来了。这有古诗为证。杜甫的《夏夜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摇吹我裳;”施耐庵在《水浒传》里也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看看,古代的大热天恐怕一点也不输于现代。以前的人们,对付大热天的办法,大概只有泡水、摇蒲扇、晚上睡在树底下之类,那也熬过来了。现在的人应付大热天的办法可多了,最有效的就是钻进空调房,外面赤日炎炎也无奈其何。最不济的也有个电扇吹着,风不凉也可稍降温,不至于因热过头而不幸中暑。如此,夏天最害怕的就是停电。万一停了电,那真是上天入地都没门。整个世界都成了大火炉,能往哪里躲呢?这么一想,现代人其实已经成了电的奴隶,没电就没办法过日子了。这才是令人可怕的地方。
大热天,是人类的亲戚,每年六月都要来探望,一呆就是好几个月,赶是赶不走的。有这样的赖皮亲戚,也是人类的一大烦心之事。有什么法子呢?忍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