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绿雀鹎

大绿雀鹎
大绿雀鹎[原图 连结][1]

中文学名:大绿雀鹎
学名:Aegithina lafresnayei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和平鸟科 Irenidae
属: 雀鹎属 Aegithina
种: 大绿雀鹎 A. lafresnayei

大绿雀鹎

为和平鸟科雀鹎属的鸟类。

原产地 : 马来西亚马六甲。

分布地理 : 东洋界: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及中国[1]

中国分布 : 云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等地。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目录

3种亚种

1.大绿雀鹎云南亚种

(学名: Aegithina lafresnayei innotata)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和越南。中国南方包括云南。

2.大绿雀鹎指名亚种

(学名: Aegithina lafresnayei lafresnayei)分布于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半岛。

3.大绿雀鹎中南亚种

(学名: Aegithina lafresnayei xanthotis)分布于中南半岛南部,高棉和越南南方。

物种特征

雄鸟

眼先、颊、耳羽酪黄色或亮金黄色,上体橄榄黄绿色,额沾酪黄色,有时头或背杂有少许黑色。尾是覆羽较浅淡。两翅黑褐色或黑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同色。初级覆羽和大覆羽外缘具淡绿黄色羽缘。飞羽黑色,尾羽橄榄黄色,下体从颏至尾下覆羽酪黄色或亮金黄色,两胁微沾黄绿色。翼上无浅色横纹,翼缘黄色或黄绿色,翼下覆羽白色。与叶鹎的区的别在下体黄色且下颚蓝灰。[3]

雄鸟

上体色彩不同,从橄榄绿色至近黑,腰绿色。虹膜灰白色、灰色或棕色,上嘴黑色,下嘴银灰色,脚银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14-25g,♀21-25g;体长♂145-170mm,♀151-166mm;嘴峰♂21-23mm,♀21-22mm;翅♂70-74mm,♀69-72mm;尾♂55-64mm,♀58-63mm;跗跖♂20-22mm,♂20-22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约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多在阔叶林灌丛、竹丛中活动。也在村庄周围的次生林及稀疏树木活动。

觅食习性

昆虫、植物果实种子为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4]

繁殖方式

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小树或灌木上,巢用枯草叶、枯草茎、枯草根和苔藓构成。营巢位置一般都较隐蔽,即使在开阔地面上的巢,也都隐蔽和伪装得很好。内垫细而柔软的草根和草叶,巢外网有蛛网蜘蛛卵壳。

巢型

巢呈深杯状。

产卵

每巢产卵1-3枚,灰白色,被有灰色纵纹和红色斑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