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别 名:海燕、蓝龙

界:动物界

亚 界:两侧对称动物亚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亚 纲:后鳃亚纲

目:裸鳃目

亚 目:裸鳃亚目

科:海神鳃科

属:海神鳃属

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亚 种:无亚种

分布区域:莫桑比克

大西洋太平洋东北部、

北太平洋等

中文学名:Glaucus atlanticus

命名者和年代:Forster, 1777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学名:Glaucus atlanticus)是海神鳃科海神鳃属的海洋软体动物。体长3-8厘米。体型扁平,末端尖细,头部圆钝,口腔周围有触须,齿舌具有锯齿状齿片,体侧有一对极小的嗅角。背侧银灰色,腹侧蓝色。体内有气囊。其腹足边缘两侧布有深蓝色条纹,并由体侧生出3-6枚附肢。附肢在末端分叉,以辐射状排列,构成了该种的露鳃,每根露鳃的末端均具有刺胞囊。 分布于世界多地的海域,如加勒比海、南非东海岸、莫桑比克、北大西洋、太平洋东北部、北太平洋、南非南海岸等。漂浮于海面,捕食僧帽水母、银币水母(Porpita porpita)、帆水母、紫螺等动物。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不会被水母的刺细胞蜇伤,还会将猎物的刺细胞储存至自身的刺胞囊中,用于防卫。该种雌雄同体,2只交配完毕后均可产卵。 [1]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形态特征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头部及露鳃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体长为3-8厘米,体重3-100克。体型扁平,末端尖细,头部圆钝,口腔周围有触须,齿舌具有锯齿状齿片,体侧有一对极小的嗅角。

该种背侧部位银灰色,腹侧部位则呈暗蓝色或浅蓝色。因体内有气囊而可以在水中漂浮。其腹足扁平修长,边缘两侧布有深蓝色条纹,并由体侧生出3-6枚附肢。附肢在末端分叉,可多达84条,每条呈腕状,以辐射状排列,构成了该种的露鳃,每根露鳃的末端均具有刺胞囊,用于身体防御。该种的后足较长。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生殖孔位于腹面右侧,肛门位于第二对和第三对附肢中间的背外侧处,阴茎处有1壳状的尖刺。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栖息环境

该种生活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及热带的公海区域。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生存环境通常与僧帽水母、银币水母(Porpita porpita)、帆水母和同属物种镶边海神海蛞蝓(Glaucus marginatus)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由于该种的栖息方式是漂浮于海面,因此有时会在沙滩上发现被冲上岸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生活习性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平常会漂浮于水面上,银色的背面朝下,蓝色的腹面朝上,因此该种实际上是一直以仰卧的姿势生活的。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利用反荫蔽类的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由于该种总是漂在海面,其银白色的背部从水下仰视,看起来就像与泛银光的海面融为一体,令掠食性鱼类无法发现它们;而其蓝色的腹面从空中俯瞰,同海洋整体蔚蓝的颜色相匹配,对于在水面上空飞行的鸟类而言,也不容易找到它们。

当该种因意外而离开水体后,它们会蜷缩成球状。再次回到水中时会重新舒展开来。如果入水时的姿势是银色背面朝上,其便会慢慢翻身,调整至仰卧的状态。

正在捕食银币水母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除利用保护色外,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还有另外一种防御措施。它们是贪婪的捕食者,以一些对人类高度危险的水螅虫纲动物为食。同其他很多蓑海牛属的动物一样,其身体不仅不会被猎物所携带的刺细胞伤害到,更还会将猎物的刺细胞纳入自身的刺胞囊中,为己所用。

刺胞囊是用于储存刺细胞的特殊囊,并由其将刺细胞传递至海蛞蝓的露鳃末端,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但正因如此,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可以带来比僧帽水母更加致命的蜇伤,被该种蛰到会造成类似于炙热刀片划过皮肤一般的痛感。

该种主要猎食僧帽水母、银币水母和帆水母 ,不它们过也吃贝壳类的紫螺。 当食物匮乏时,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会同类相食。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在捕捉水母时,会抓住水母的伞缘,直接将其撕裂,扯下一大块来,然后依靠强有力的几丁质的颌骨,咬附于水母破碎的伞,并吞吃掉。其颌骨上有数排尖锐的“棘刺”,以保证它们即便是在摇晃的过程中也能牢牢咬住猎物。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分布范围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分布的海域及地区有加拿大专属经济区、加勒比海、古巴、南非东海岸、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渔业区67、莫桑比克、新西兰专属经济区、北大西洋、太平洋东北部、北太平洋、南非南海岸、西班牙专属经济区。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繁殖方式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雄性生殖器 该种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较大且呈钩状,2只交配后均可产卵。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喜欢将卵产于漂浮的木块、被吃剩的猎物的残渣,或其它任何能够持续浮动的物体(包括生物的尸体)。这样可以确保新孵化出的幼崽可以一直维持漂浮着的状态,直到它们自己体内长出了气囊。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卵宽60-75微米,长75-97微米。卵粒以卵带的形式被产下,总长不超过17.5毫米。卵于19℃时开始分裂;48-60小时后形成轮虫;3日后变为面盘幼体(最初呈卵形,会于孵化后11日内盘曲),并会携带幼壳离开卵带。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种群现状

该种的生活方式较特殊,常在开阔的远洋漂浮,因此同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一样,关于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种群数量及状态有极少的资料。

然而,该种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有很多爱好者非常希望将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当作宠物饲养。但由于它们的食性十分特殊,因此在人工圈养的情况下将非常难以存活。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保护级别

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参考来源

  1.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