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orphan}}和{{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行 1: 行 1:
{{orphan|time=2019-12-27T07:10:57+00:00}}
+
 
{{unreferenced|time=2019-12-27T07:10:57+00:00}}
+
''' 大象''' (学名:Elephantidae),属象科动物,广泛分布在[[ 非洲]][[ 撒哈拉沙漠]] 以南和[[ 南亚]] [[ 东南亚]] 以至[[ 中国]] 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
大象(学名:Elephantidae),属象科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行 7: 行 6:
 
 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亚洲象的肩高为2-4米,体重在3000-5000千克。非洲象的个头比亚洲象庞大一些,雄性非洲象的肩高可达3.3米,体重可达7,500千克。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鼻由五万块肌肉组成,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象鼻非常灵活自如,可以捡拾重达1吨的物体,也可以捡拾花生那样小的食物。大象的视力很弱,但它们敏锐的嗅觉对此作了弥补,已经证明,大象敏感的嗅觉可以在丛林中追踪逃犯,足以同大侦探犬媲美。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大象还会彼此交谈,它们大部分的交流频率很低,是人类听不到的,这种次声波可以传到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
 亚洲[[亚洲象]] 象的肩高为2-4米,体重在3000-5000千克。[[ 非洲象]] 的个头比亚洲象庞大一些,雄性非洲象的肩高可达3.3米,体重可达7,500千克。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鼻由五万块肌肉组成,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象鼻非常灵活自如,可以捡拾重达1吨的物体,也可以捡拾花生那样小的食物。大象的视力很弱,但它们敏锐的嗅觉对此作了弥补,已经证明,大象敏感的嗅觉可以在丛林中追踪逃犯,足以同大侦探犬媲美。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大象还会彼此交谈,它们大部分的交流频率很低,是人类听不到的,这种次声波可以传到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皮肤坚厚,无毛,长有一条长的柔韧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颚二门齿发展为长而弯的象牙。非洲象属有巨大的扇形状的耳朵。
 
 皮肤坚厚,无毛,长有一条长的柔韧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颚二门齿发展为长而弯的象牙。非洲象属有巨大的扇形状的耳朵。
行 23: 行 22:
 
 一些生物因大象而受益,还有一些生物依靠大象而生存。比如:成千上万的生物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像甲虫类、蚊蝇类和各种虫。这些生物又成为大量以昆虫为食的生物的食物。由于大象的体型庞大,需要大量优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果一头大象能在一个区域生存,那么这个区域一定有丰富的、种类繁多的营养食物,作为大象的供给,这就意味着其它食草动物也一样受益。而一个大的、健康的食草动物种群又可以供给食肉动物种群。所以,大象种群的健康就标志着其他生物种群的健康。它们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贡献着一份力量。
 
 一些生物因大象而受益,还有一些生物依靠大象而生存。比如:成千上万的生物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像甲虫类、蚊蝇类和各种虫。这些生物又成为大量以昆虫为食的生物的食物。由于大象的体型庞大,需要大量优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果一头大象能在一个区域生存,那么这个区域一定有丰富的、种类繁多的营养食物,作为大象的供给,这就意味着其它食草动物也一样受益。而一个大的、健康的食草动物种群又可以供给食肉动物种群。所以,大象种群的健康就标志着其他生物种群的健康。它们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贡献着一份力量。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那远方的大象如何听到呢?总不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吧?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那远方的大象如何听到呢?总不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吧?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 声波]] 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 脂肪]] 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大象家庭成员间互相依赖,一起觅食、饮水、迁徙和玩耍。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有人目睹,大象会对死去的同伴进行哀悼,并守候在尸体旁长达一周。它们用象鼻“抚摸”死去同伴的象牙。数年后,它们还会重返同伴尸骨旁“缅怀”。
+
 无论身处[[ 非洲]] 还是[[ 亚洲]] ,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大象家庭成员间互相依赖,一起觅食、饮水、迁徙和玩耍。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有人目睹,大象会对死去的同伴进行哀悼,并守候在尸体旁长达一周。它们用象鼻“抚摸”死去同伴的象牙。数年后,它们还会重返同伴尸骨旁“缅怀”。
  
 但要见证大象具备类似安慰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证明了大象具备这样的能力。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类有麻烦时,它们自己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它们会伸出援手安慰对方——就像人类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样。这样一来,大象就加入了一份包括类人猿、狗和一些鸟类的动物名单——科学家已经证明这些动物能够安抚同类。
+
 但要见证大象具备类似安慰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证明了大象具备这样的能力。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类有麻烦时,它们自己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它们会伸出援手安慰对方——就像人类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样。这样一来,大象就加入了一份包括类人猿、[[ ]] 和一些鸟类的动物名单——科学家已经证明这些动物能够安抚同类。
  
斯里兰卡宇田瓦勒韦大象研究项目的行为生态学家Shermin de Silva称,该项目是对亚洲象对痛苦反应的第一次深入调查,该研究本身是难以评估的,因为对于自发产生这些行为的时机研究人员只能耐心等待。
+
[[ 斯里兰卡]] 宇田瓦勒韦大象研究项目的行为生态学家Shermin de Silva称,该项目是对亚洲象对痛苦反应的第一次深入调查,该研究本身是难以评估的,因为对于自发产生这些行为的时机研究人员只能耐心等待。
  
 
 研究人员指出,为了一项实验而故意给动物创造有压力的环境是不符合伦理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必须依靠确凿证据,而不是坊间对野生和圈养亚洲象的观察来支持大象安抚对方的原因所在。
 
 研究人员指出,为了一项实验而故意给动物创造有压力的环境是不符合伦理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必须依靠确凿证据,而不是坊间对野生和圈养亚洲象的观察来支持大象安抚对方的原因所在。
  
国Mahidol 大象行为生态学家Joshua Plotnik和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 de Waal,通过比较亚洲象在承受压力感到有些沮丧时的行为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Plotnik每月用1到2周的时间,每天花费30到180分钟观察和记录26只圈养亚洲象的行为。动物的年龄跨度为3~60岁,它们栖息在泰国北部一个30英亩的自然公园中。
+
[[ 国]]Mahidol 大象行为生态学家Joshua Plotnik和美国[[ 亚特兰大]][[ 埃默里大学]] 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 de Waal,通过比较亚洲象在承受压力感到有些沮丧时的行为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Plotnik每月用1到2周的时间,每天花费30到180分钟观察和记录26只圈养亚洲象的行为。动物的年龄跨度为3~60岁,它们栖息在泰国北部一个30英亩的自然公园中。
  
 一些人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会有效帮助保护工作的展开。40年来每天观察大象“安慰行为”的肯尼亚安博塞利大象研究项目主任、动物行为学家Cynthia Moss认为,任何一项支持大象是感性动物,承认其具备同情能力的研究都是好项目。
+
 一些人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会有效帮助保护工作的展开。40年来每天观察大象“安慰行为”的[[ 肯尼亚安博塞利]] 大象研究项目主任、动物行为学家Cynthia Moss认为,任何一项支持大象是感性动物,承认其具备同情能力的研究都是好项目。
  
 体型巨大并且具有潜在攻击性的大象居然也会惧怕体型远远不及它们的大黄蜂。大象利用独特的低频隆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最近刊登的研究发现,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响进行的声学分析显示,大象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
 体型巨大并且具有潜在攻击性的大象居然也会惧怕体型远远不及它们的[[ 大黄蜂]] 。大象利用独特的低频隆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杂志最近刊登的研究发现,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响进行的声学分析显示,大象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目前非洲象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个国家。非洲的中部、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广阔地域仍是象群栖息地,但是非洲大陆上的象群分布正日益碎片化。非洲各地的大象种群数量也有显著差异,有些种群数量在减少,有些保持稳定,也有些数量在增加。据估计,目前非洲有45万到55万头大象。
+
 广泛分布在非洲[[ 撒哈拉沙漠]] 以南和[[ 南亚]] [[ 东南亚]] 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于[[ 印度]] [[ 泰国]] [[ 柬埔寨]] [[ 越南]] 等国。中国[[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目前非洲象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个国家。非洲的中部、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广阔地域仍是象群栖息地,但是非洲大陆上的象群分布正日益碎片化。非洲各地的大象种群数量也有显著差异,有些种群数量在减少,有些保持稳定,也有些数量在增加。据估计,目前非洲有45万到55万头大象。
  
 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
 亚洲象[[ 历史]] 上曾广布于中国[[ 长江]] 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 普洱]] 和临[[临沧]] 沧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物种分类==
 
==物种分类==
大象或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学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
 
  
非洲象 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
=== 非洲象===
  
长鼻目哺乳纲的1目,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3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
+
 非洲象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北起[[ 苏丹草原]] ,南至南非腹地,东从东非沿岸,西达西非赤道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
 
 
长鼻目曾有6科,在中古时期最为繁盛,其中5科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捕杀已灭绝,现仅余象科1科2属3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能捡拾细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属3种动物,即亚洲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非洲象===
 
 非洲象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北起苏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东从东非沿岸,西达西非赤道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
 
  
 分布国家: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
 分布国家:[[ 安哥拉]] [[ 博茨瓦那]] [[ 布基纳法索]] [[ 喀麦隆]]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埃塞俄比亚]] [[ 赤道几内亚]] [[ 加蓬]] ,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非洲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雌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年。
 
 非洲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雌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年。

於 2019年12月28日 (六) 05:00 的修訂

大象(學名:Elephantidae),屬象科動物,廣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

形態特徵

它們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亞洲亞洲象象的肩高為2-4米,體重在3000-5000千克。非洲象的個頭比亞洲象龐大一些,雄性非洲象的肩高可達3.3米,體重可達7,500千克。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持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几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象鼻由五萬塊肌肉組成,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大象的視力很弱,但它們敏銳的嗅覺對此作了彌補,已經證明,大象敏感的嗅覺可以在叢林中追蹤逃犯,足以同大偵探犬媲美。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大象還會彼此交談,它們大部分的交流頻率很低,是人類聽不到的,這種次聲波可以傳到方圓幾公里的地方。

皮膚堅厚,無毛,長有一條長的柔韌的可以捲曲的鼻子,上顎二門齒髮展為長而彎的象牙。非洲象屬有巨大的扇形狀的耳朵。

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象牙由門齒演變而來,它們深深的嵌在大象的頭骨中,與無數神經相連。想要獲得象牙肯定是要殺死大象的。不像我們的門牙,大象只有一對象牙,這對象牙伴隨着大象一生在增長。非洲象不論雌雄都長有象牙,但亞洲象卻只有雄象長象牙。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複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睾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單胎。非洲象,體型較大,耳大,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體形較小,體重較輕,耳小,鼻末端有1個指狀突起。

生活習性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有上百隻大象的大群。

在野生環境下,大象能活得像人類一樣長壽——長達70年。它們情感豐富,有着驚人的記憶力。大象家庭通常由年長並富有生活經驗的祖母帶領雌象和未成年雄象組成。雄象到了8-13歲成熟時便會離開族群,而雌象則會一直跟隨着它們的族群。雌象到了大約14歲時便可以生育了,她們的孕期一般為22個月,大概每四年產仔一次。

大象一天花18個小時進食,一天吃掉180公斤食物。大象巨大的食量,能消耗森林中大量的雜灌木和野草,這等於幫我們給森林鋤草。大象的成群活動,使它們走過的地方,草木常常被踩踏倒伏或死亡。死去的植物和大象排出的大量糞便,為森林的土壤提供了充足的肥料。大象的高大身軀使它們在森林中的活動能搖動樹木,起到傳播種子的作用。同時它們能夠食取高處的樹葉,使陽光能夠射入森林促使其他植物生長。總之,大象的存在能夠加快森林的成長,使森林更加茂盛。

一些生物因大象而受益,還有一些生物依靠大象而生存。比如:成千上萬的生物以大象的糞便為食,像甲蟲類、蚊蠅類和各種蟲。這些生物又成為大量以昆蟲為食的生物的食物。由於大象的體型龐大,需要大量優質並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果一頭大象能在一個區域生存,那麼這個區域一定有豐富的、種類繁多的營養食物,作為大象的供給,這就意味着其它食草動物也一樣受益。而一個大的、健康的食草動物種群又可以供給食肉動物種群。所以,大象種群的健康就標誌着其他生物種群的健康。它們為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貢獻着一份力量。

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次聲波交流,在無干擾的情況下,一般能傳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氣流導致的介質不均勻,只能傳播4千米,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交流,那象群會一起跺腳,產生強大的「轟轟」聲,這種方法最遠可傳播32千米。那遠方的大象如何聽到呢?總不能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吧?其實大象用骨骼傳導,當聲波傳到時,聲波會沿着腳掌通過骨骼傳到內耳,而大象臉上的脂肪可以用來擴音,動物學家把這種脂肪稱為擴音脂肪,許多海底動物也有這種脂肪。

無論身處非洲還是亞洲,大象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感性動物。大象家庭成員間互相依賴,一起覓食、飲水、遷徙和玩耍。它們會幫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寶寶、用鼻子把受傷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帶,甚至可以用鼻子給對方溫柔觸摸,以此安慰其他身處痛苦的個體。有人目睹,大象會對死去的同伴進行哀悼,並守候在屍體旁長達一周。它們用象鼻「撫摸」死去同伴的象牙。數年後,它們還會重返同伴屍骨旁「緬懷」。

但要見證大象具備類似安慰行為卻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證明了大象具備這樣的能力。科學家的研究已經表明:亞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類有麻煩時,它們自己也會感到很沮喪,這時它們會伸出援手安慰對方——就像人類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樣。這樣一來,大象就加入了一份包括類人猿、和一些鳥類的動物名單——科學家已經證明這些動物能夠安撫同類。

斯里蘭卡宇田瓦勒韋大象研究項目的行為生態學家Shermin de Silva稱,該項目是對亞洲象對痛苦反應的第一次深入調查,該研究本身是難以評估的,因為對於自發產生這些行為的時機研究人員只能耐心等待。

研究人員指出,為了一項實驗而故意給動物創造有壓力的環境是不符合倫理的。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必須依靠確鑿證據,而不是坊間對野生和圈養亞洲象的觀察來支持大象安撫對方的原因所在。

泰國Mahidol大象行為生態學家Joshua Plotnik和美國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通過比較亞洲象在承受壓力感到有些沮喪時的行為來研究這一問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Plotnik每月用1到2周的時間,每天花費30到180分鐘觀察和記錄26隻圈養亞洲象的行為。動物的年齡跨度為3~60歲,它們棲息在泰國北部一個30英畝的自然公園中。

一些人認為這項研究可能會有效幫助保護工作的展開。40年來每天觀察大象「安慰行為」的肯尼亞安博塞利大象研究項目主任、動物行為學家Cynthia Moss認為,任何一項支持大象是感性動物,承認其具備同情能力的研究都是好項目。

體型巨大並且具有潛在攻擊性的大象居然也會懼怕體型遠遠不及它們的大黃蜂。大象利用獨特的低頻隆隆聲通知同伴附近有這種長翅膀的動物出沒。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最近刊登的研究發現,對大象發出的獨特聲響進行的聲學分析顯示,大象利用這些聲響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黃蜂這種潛在威脅,提醒它們趕緊躲避。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分布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目前非洲象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個國家。非洲的中部、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的廣闊地域仍是象群棲息地,但是非洲大陸上的象群分布正日益碎片化。非洲各地的大象種群數量也有顯著差異,有些種群數量在減少,有些保持穩定,也有些數量在增加。據估計,目前非洲有45萬到55萬頭大象。

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範圍已縮小,主要分布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普洱和臨臨滄滄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北非的亞種於19世紀初期左右全部滅絕)。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

物種分類

非洲象

非洲象分布於非洲東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部等廣大地區,北起蘇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東從東非沿岸,西達西非赤道一帶,主要棲息於熱帶草原和稀樹草原地區。

分布國家: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共和國,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里,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非洲象生活在熱帶森林、叢林和草原地帶,它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群居,要由一隻雌象率領,日行性,無定居。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約22個月,每產1仔,13~14歲性成熟,壽命70年。

大象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4.5米,體重7000公斤。最高紀錄為一隻雄性,體全長11米(包括鼻子和尾巴),前足圍二米,體重13000公斤。最大的象牙紀錄為長350厘米,重約107千克。已滅絕的北非非洲草原象相對小的多,只有3.4至3.7米高,重約8.9噸,體型於非洲森林象相仿。

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長達1.5米。前足五蹄、後足三蹄,有21對肋骨和最多26個尾椎骨。非洲象的前額突起,背部更加傾斜,肩部是最高點,鼻端有兩個指狀突,雌、雄均有長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 非洲象是陸生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比亞洲象稍大,可以通過大如蒲扇的耳朵將其同亞洲象區分開來。亞洲象耳朵更圓、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發熱量,保持身體涼爽,但有時非洲大陸的溫度實在太高了。大象對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喜歡將水吸入象鼻,然後噴到全身。之後,它們常常會給皮膚噴上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泥土。 大象長長的鼻子不僅可用來聞味、呼吸、吹號、喝水,還能用來抓東西,尤其是美餐。單單象鼻就有大約10萬塊肌肉。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非常敏感和靈巧,可以用來抓小東西,亞洲象僅有一個。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長牙,去尋找食物和水,將樹皮從樹幹上撕下來。

非洲成年象確實強悍,研究表明非洲象有兩種: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見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性情極其暴躁,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非洲象一般性情暴躁,沒有被真正馴化過的紀錄,因此很少作為家畜來飼養和使用。

非洲象結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隻。象群包括一隻成年雌象、未成年的雄象,一些雌象及幼象。老年雄象單獨生活。非洲象很聰明,不難馴順,但很少像亞洲象那樣為人役用。 喜歡群居,每群都由雌象統帥,成員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後代,雄獸在群體中沒有位置,長到15歲時就必須離開群體,只有在交配期間才偶而回到群體中。群體中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行動時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無論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體中的成員之間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 它的步子邁得很大,每一步都儘量高高地彎起腿,跨得遠一點,很適於膛過泥地。為了採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遷徙的路線往往還要穿過溪流、湖泊、沼澤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極有耐性的漫長的尋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會使象群失散、迷路,因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聯絡的聲音和氣味,無論走出多遠,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額上的一個能震顫的部位發出聲音信號,頻率大多在低頻的14—24赫茲之間,人耳不能聽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聞的諧波。

非洲象總是一副泰然自若,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在草原上所向無敵,但大多用溫和的方式與其他動物競爭。只有在憤怒或恐懼的時候,才有可能傷害其他動物,此時就是身強力壯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雖然非洲象的成體不懼怕任何動物的進攻威脅,但幼仔卻無力抵擋獅、鬣狗、野狗以及禿鷲之類的襲擊,所以在休息時群體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進行防禦和自衛,而雌象即使感覺到一點危險,也會用長鼻子來提醒幼仔。在群體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遷移時,幼仔必須緊緊地跟上,不過雌象也會不離左右地進行保護,隨時擊退企圖進犯的食肉動物。 極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象自然死亡後的殘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為一隻非洲象死亡後,家族的成員們會感到非常悲哀,在環繞着它們同類的骨架靜默一段時間之後,便把殘骸分解,一一取走,將象牙和每塊骨頭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

非洲象沒有固定的發情季節,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象的懷孕期為21—23個月,略長於亞洲象,是哺乳動物中孕期最長的動物。 每胎產1仔,兩次產仔的間隔期約4年,每隻雌象一生可以產4—5胎。在幼仔出生的頭5年裡,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邊。   剛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重約為109千克,雌象每次需要餵1千克左右的奶,而它所要做的只是尋找到雌象的奶頭在什麼地方,然後本能地去吸奶。 幼仔呆在雌象身邊倍感安全,隨着身體漸漸長大,眼睛和耳朵也越來越靈敏,自信心也增強了,但偶而也還會走失,不過當它們需要幫忙的時候,家族的其他的成員總是應聲而來。 雌象每產一仔,一般7、8月間出生,孕期約21-22個月,13—14歲性成熟,壽命可達60-70年。幼象出生後,象群等到它有足夠力量能跟上它們才繼續行走,通常需要等兩天時間。 非洲象長得很慢,成熟得也很慢,需要13—14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體重和牙齒的出現是其成長的標誌,幼仔沒有牙齒,以後逐漸開始長牙,兩個巨大的門齒會隨着身體的成長越長越長,以後也會由於使用過度而磨損,甚至斷裂,而一旦門齒斷裂就會成為殘廢。非洲象的壽命約為60—70年。

非洲象喜歡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生活。喜歡結群而居,每個象群都由一隻老雌象帶領。每天最炎熱時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外出覓食。 它們最喜歡吃多汁的樹枝,覓食時用鼻子卷取食物,採摘果實。其實象的鼻子還有很多其他的功用,如拔起地上的青草與大樹,驅趕蚊蠅, 吸水噴迸嘴裡或灑在背上,為自己在炎熱天氣中降溫等。

非洲森林象

非洲森林象生活在非洲的叢林低地。非洲森林象大約2米多高(3500公斤重。它們的象牙是筆直地向下生長,而耳朵則呈橢圓形。

歷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區,由於人類侵犯和農業用地不斷擴張,非洲象的棲息地盡限於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森林、矮樹叢和稀樹大草原。象群由一頭50~70歲的老雌象帶領,象群一般由8/10~15/30頭大象組成。

母象的孕期大約22為個月(哺乳動物中最長的),每隔4~9年產下一仔(雙胞胎極為罕見)。幼象出生時大約重79~113公斤(174~249磅),大約到三歲時才斷奶,但會同母象一同生活8~10年。頭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一般在青春期離開象群。有血緣關係的象群關係比較密切,有時會聚集到一起形成200頭以上的大型群落,但是這只是暫時性的。

雄性非洲象獨居或形成3~5頭的小型象群,同雌性象群一樣,雄性象群的階級結構也很複雜。在雄象的活躍期,睾丸激素水平上升,攻擊性加強。這時眼部分泌物增多,腿上會有尿液滴下。

大象的嗅覺和聽覺都很靈敏。研究表示大象使用次聲波進行遠距離交流。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樹芽、灌木、樹皮、水果和蔬菜等。它們每天要喝30~50加侖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齡在60~70歲。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3.7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

非洲象喜歡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生活。喜歡結群而居,每個象群都由一隻老雌象帶領。每天最炎熱時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外出覓食。 它們最喜歡吃多汁的樹枝,覓食時用鼻子卷取食物,採摘果實。其實象的鼻子還有很多其他的功用,如拔起地上的青草與大樹,驅趕蚊蠅, 吸水噴迸嘴裡或灑在背上,為自己在炎熱天氣中降溫等。

普通非洲象

普通非洲象,又名草原象,是非洲象屬下的一種,是目前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採集食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隻成年象可以吃進225公斤食物。野生普通非洲象壽命65-70歲。

雄性普通非洲象,平均肩高3.3米,重量5.5噸; 雌性普通非洲象,平均肩高2.8米,重量3.7噸。 普通非洲象體型較大,毛色為灰色,後臀與前肩同高,象牙極長,並向上彎曲。象的耳朵很大,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尾巴不長,頂端有毛刷。

成年雄性普通非洲象是獨居生活,性情易怒,在受到刺激是會進入「狂暴狀態」,這是它會攻擊任何的事物,異常兇險。象群由年長的雌性帶領,它根據經驗選擇有水源的的遷移路線。

雌性普通非洲象孕期22個月,是哺乳動物中最長的。每胎產1仔,新生幼象肩高大約90厘米,重量大約100公斤。獅子和鱷魚的攻擊是小象成活的最大威脅。

普通非洲象,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主要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南非,埃塞俄比亞,尼日爾,乍得,布基納法索,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盧旺達,贊比亞,馬拉維,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加蓬,剛果,安哥拉,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剛果,安哥拉,納米比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等。

亞洲象

學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Asia elephant

分布於中國雲南省南部。國外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亞洲象(又名亞洲大象)生活於熱帶森林、叢林或草原地帶。群居,由一隻雌象率領,無固定棲地,日行性。視覺較差(主要是由於象的睫毛比較長所以影響視力),嗅、聽覺靈敏,炎熱時喜水浴。晨昏覓食,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個月,每產1仔,9~12歲性成熟,壽命70~80年。

亞洲象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瀕危物種之一的動物,也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我國境內現僅存250頭左右。

亞洲象的智商很高,性情也溫順憨厚,。在東南亞和南亞的很多國家(尤其是泰國和印度)的公民都馴養它們用來騎乘、服勞役和表演等。表演、騎乘和勞役的訓練過程往往十分殘酷,馴獸師使用尖利的象勾和持續的毆打摧毀它們的意志,迫使它們屈服。這一過程會對它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用於表演、騎乘和勞役的亞洲象往往存在嚴重的行為異常。

猛獁象

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ns),古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真象科。也稱毛象(長毛象)。

猛獁是韃靼語「地下居住者」的意思。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真猛獁(猛獁有很多種,一般熟知的長長毛的叫真猛獁),體高約5.1米,門齒長1.5米左右,體重可達12.5噸。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從猛獁的身體結構來看,它具有極強的禦寒能力。 與現代象不同,它們並非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而是生活在北方嚴寒氣候的一種古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的象,但頭骨比現代的象短而高。體被棕褐色長毛。無下門齒,上門齒很長,向上、向外捲曲。臼齒由許多齒板組成,齒板排列緊密,約有30片,板與板之間是發達的白堊質層。曾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區。蘇聯西伯利亞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島的凍土層中,都曾發現帶有皮肉的完整個體,胃中仍保存有當地生長的凍土帶的植物。我國東北、山東長島、內蒙古、寧夏等地區也曾發現過猛獁的化石。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猛獁是死於突如其來的冰期,使得死亡後的屍體即遭凍結,故未來得及腐爛。又由於千百年來在地穴中受到冰雪的保護掩埋,故能完整地被保存下來。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凍土和冰層里,曾不止一次發現這種動物冷凍的屍體。

種群現狀

亞洲象

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度)的很多亞洲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馬戲團表演或服勞役。亞洲動物基金表示,馬戲表演、騎乘和勞役中使用大象,不僅會對動物的生理造成嚴重傷害,也會引發它們的行為異常。同時,在表演、騎乘和勞役的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大象掙脫控制後往往能夠造成致命的危險。由於圈養機構對於象類展出和表演的需求,大量的亞洲象(例如老撾或緬甸)或非洲象(如津巴布韋)從野外被捕獲。

非洲象

大象被世界保護野生動物組織列為"瀕危動物"。許多非洲國家頒布禁獵大象的法令,並打擊偷獵大象、走私象牙的團伙。對有大象棲息的野生動物園和保留地也加強了管理,進行武裝巡邏。同時,在一些國際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協助下,許多非洲國家開展大規模的"拯救大象運動",通過捐助、展覽、講座、放電影等多種形式,宣傳保護大象的意義和措施。1989年10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通過決議,十年之內嚴禁象牙貿易。這些措施對保護大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九十年代之後非洲象的數目開始緩慢回升。 2002年11月,第十二屆瀕危物種國際貿易條約組織會議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召開。會上爭論的焦點仍然是南部非洲國家的象牙貿易問題。經過激烈辯論,會議批准南非、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在三年內出售60噸儲存象牙的申請。其他非洲國家因"大象生存條件沒有顯著改善",類似的申請則未獲批准。 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機構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國際貿易。自禁令實施以來,象牙走私價格迅速上漲,大大刺激了國際非法象牙貿易,引發了對非洲象的新一輪捕獵。目前,大象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受貿易活動威脅的物種之一。

國家象徵

大象是科特迪瓦的象徵:開始的「象牙海岸」只是南部地區的名稱,因為那裡有很多大象和象牙,在1893年3月,法國殖民者將這個名稱正式推廣為國名。那時候,歐洲人乘船過來主要是獵取當時非常名貴的象牙,當然也很名貴。在國家獨立之後,科特迪瓦依舊保留了這個名稱,並在國徽上使用了大象的圖案。

2010年南非世界盃,科特迪瓦隊穿着以大象為暗紋和隊徽的球衣。

在印度:大象是一種頗受敬畏的動物。大象越來越受歡迎,在各種節慶活動中都會出現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棄。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開放印度首個「大象退休之家」,為工作了一輩子的大象提供一個安詳而無憂的晚年。

人們經常用大象來代表印度。比如中國與印度經濟上的競爭被稱作「龍象之爭」。而印度股市大漲是會被稱作「大象狂奔」。

美國黨派: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哈潑斯周刊》上,曾先後出現了政治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的兩幅畫,分別以長耳朵的驢和長鼻子的象比擬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後來,納斯特又在一幅畫中同時畫進了象和驢,比喻當時的兩黨競選。自那以後,驢和象就逐漸成為美國兩大黨的象徵,兩黨也分別以驢、象作為黨徽的標記。每到選舉季節,海報和報紙鋪天蓋地是驢和象的「光輝形象」,競選的會場上也時常出現充氣塑料做的驢和象。

共和黨人認為大象憨厚、穩重、腳踏實地,用大象的形象來代表本黨再合適不過了。不過民主黨人卻藉此譏諷共和黨人華而不實。

中國文化:善解人意,勤勞能幹,聰明靈性的「象」,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與「祥」字諧音,故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更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