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加索山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高加索山脉 |
大高加索山脉(Great Caucasus),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亚欧分界线的其中一段山脉。
该山脉主轴分水岭为南欧和西亚的分界线,其属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系,山势陡峻,海拔大都在3000~4000米。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一座死火山。
目录
概述
地质
群峰高耸
气候
生态
概述
又称大高加索山脉。主轴分水岭为南欧和西亚的分界线。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呈西北-东南向横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国。属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系。长约1200千米,宽200千米,山势陡峻,海拔大都在3000~4000米。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一座死火山。海拔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第四纪时,全为山地冰川所覆盖,有1500多条山 地冰川。为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山脉北侧称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可降至-30℃,夏季又高达20~25℃,年降水量200~600毫米,中西部多于东部;山脉南侧称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属亚热带气候,西部降水量多于东部,约1200~1800毫米。主要矿藏有锰、铅、锌,石油和天然气更为丰富。北麓多矿泉,多辟为疗养胜地。北高加索属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分属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库班河等。
地质
高加索山脉是两洲分界线。位于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之间。北邻东欧平原,南抵伊朗、土耳其边境。是一个由大、小高加索山脉及由库马—马内奇低地等组成的庞大山系。构造上属新生代阿尔卑斯褶皱带。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自北而南分成几代阿尔插斯褶皱带。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自北而南分成几列平行的地形单元:库马—马内奇低地、斯塔夫罗 波尔高地和黑海沿岸低地;大高加索山脉;科尔希达低地和连科兰低地等;小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为年轻褶皱山地,全长1200多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东西两段山地较低,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下;中段窄而高峻,许多山峰在海拔5000米以上,冰川地貌发育。
群峰高耸
大高加索山脉全长1200 公里,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东、西两段山势较低,一般海拔在4000 米以下,山体宽度为200 公里左右;中段山体较窄,山势高峻,许多山峰海拔在5000 米以上,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高加索山屹立在欧亚两洲之间,西濒黑海和亚速海,东临里海,是欧亚之间的天然界限。
高加索山脉的很多山峰都是很高大的,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了海拔5000米,超过了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其中,简称“厄峰”的厄尔布鲁士峰,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龙头老大”,高达5633米,它位于高加索的中央,在群山环伺之下,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由于位处高纬度地带,高加索山积雪和冰川对地形的侵蚀很强烈,巨大的冰斗耸立于山腰,成了薄如刀刃的山脊,颇有“倚天宝剑”的神韵。
在山顶处,积雪堆压着群山,又形成一条连绵的飘带,沿山脊起伏几公里,在阳光照耀下,颇为壮观。而在古冰川的底部,细流常常汇集成碧波荡漾的圆形湖泊,景色绮丽迷人。 著名的西高加索山保护区位于高加索山脉的最西端,1999年被遴选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位于黑海东北50公里处,部分地区与世隔绝,只有乘直升机才可轻松到达,是欧洲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少有的几座大山之一。
气候[1]
气候地区差异明显:大高加索山以北的北高加索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南的外高加索属亚热带气候。
生态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成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两列主山脉,包括山麓地带在内占地44万平方公里,是个自然生态多变化的地区。
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西高加索山的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从山麓到山顶依次生长着落叶林、冷杉、白桦树、高加索杜鹃和灌木丛等。人迹罕至的这里也是动物的天堂。棕熊、高加索鹿、狍、欧洲野牛、岩羚羊、水獭、黑鹳、金鹰、短趾鹰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存着。西高加索最使人惊叹之处要数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记载表明该地有2500种昆虫,但实际上的数目比记载的两倍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