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针对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相对脱离,种、养业生产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养殖中冬春季青饲料短缺、牲畜粪便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

一、技术名称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针对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相对脱离,种、养业生产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养殖中冬春季青饲料短缺、牲畜粪便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实现了大麦绿色植株生产青饲、青贮饲料,创制了大麦“冬放牧,春青刈,夏收粮”新型种养生产技术模式,解决了草食动物养殖冬春季缺乏优质饲草、生产成本高的难题,促进了种、养业有机结合,提升了种养效益;通过不同生育期放牧或刈割,实现了大麦[1]全生育期全株高效利用;通过种养结合,畜禽粪便堆肥和过腹还田,减少了秸秆焚烧、化肥农药用量、动物排泄等污染;在牛、羊等草食畜禽养殖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对农民增收、资源利用率提高与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1. 饲料大麦品种

在我国广大农区推广皖饲麦、华大麦、鄂大麦、驻大麦、云饲麦、保大麦和中饲麦等系列饲料大麦品种。

大麦种养结合生产关键技术

2.1冬季放牧,提供青饲料

秋季播种,于大麦分蘖期叶片明显增多时,进行畜禽放牧,实行轮牧管理,春季拔节后停止放牧,保障大麦再生。放牧过程中,畜禽粪便回田,为大麦再生提供养分。

2.2春季刈割,提供靑饲或青贮饲料

春季主茎株高20~30厘米刈割,可实行一次或多次刈割,为畜禽养殖提供靑饲草料。刈割留茬高度为5厘米左右,刈后追施适量畜禽粪腐熟肥料,促进大麦再生。青贮大麦,于孕穗至乳熟期刈割整株,切短至3~5厘米,密封压实,加入乳酸菌[2]菌剂,使pH值迅速降低至4.2,发酵30天以上,保障青贮饲料品质。

2.3夏季收获籽粒,作精饲料

青饲刈割1~2次后,再生植株可正常抽穗成熟。籽粒收获晒干后粉碎,按20~30%比例配制配方饲料,可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改善饲用品质。

2.4畜禽粪便堆肥还田

通过堆肥发酵,高温50~60℃达5天以上,杀死有害病原菌与寄生虫,促进可利用的营养素N、P、K大量释放,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于2017、2018连续两年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2014年首先在安徽省示范、推广。2016年以来在河南、江苏、云南、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良好效果。2019年4月测产,在安徽省太和县好好山羊养殖场,皖饲0138籽粒产量为510.1 公斤/亩,青贮产量为3599.6公斤/亩;在长丰县造甲乡,皖饲啤14008籽粒产量为522.0公斤/亩,青贮产量为3393.4公斤/亩。2020年4月测产,在定远县桑涧镇河北村,皖饲啤14008籽粒产量为506.37公斤/亩,青贮产量为3642.50公斤/亩。

与传统大麦生产相比,“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平均每亩生产青贮饲料达3吨左右,按青贮饲料450元/吨计,亩产值1350元,亩增效500元左右。据统计,至2020年,饲用大麦新品种及其高效利用技术在安徽已累计推广130.8万亩,节本增效69324万元。

同时,该技术能充分利用冬闲田、荒山荒坡等发展大麦饲草料生产,不与主粮作物争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麦全株青饲化利用,有利于提高养殖产品品质,减少了畜禽粪便污染,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和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三、适宜区域

我国中、南部秋播大麦区,特别是冬闲田较多的南方稻作区。

四、注意事项

依据不同畜禽养殖中大麦青饲、青贮等利用方式,选择适宜种植品种,确立播期播量;放牧和收获青贮饲料时间节点各地要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