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主之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主之城》作者:[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译者:吴宗文,类别:神学,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学(古希腊语:Θεολογια,拉丁语:theologia,英语: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神学一词的希腊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逻各斯/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1]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为宗教研究的一个领域[2]

内容简介

圣奥古斯丁所著的《天主之城》共分二十二卷。第一部分是一至十卷,主要在驳斥对天主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是十一至二十二卷,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作者先证明许多罗马人因为天主教的缘故,得以保全性命,因为野蛮军队中,许多人已皈依了天主教,所以凡逃入圣堂中,或说自己奉天主教的人,都能保全性命。

然后他说罗马人敬拜邪神时,亦屡次战争败北,外患内战,连年不绝。罗马帝国强盛的原因,不是因邪神的庇佑,乃由古代罗马人爱国心及德行所致。

以后他将世间社会、国家、人类,分为“天主之城”与“人之城”或“地上之城”。外教人的社会国家,亚西利(亚述),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形成“人之城”,敬拜邪神,风俗败坏;而“天主之城”,先由犹太人组成,后为基督所创立的天主教所代替,历代圣祖、先知、圣贤辈出,劝人修德立功。最后“人之城”的人将受永罚,而“天主之城”的居民,将受永赏。

这书的价值,是作者能将世界人类的全部历史,用一切由天主亭毒(养育成熟)的一贯眼光,将它联合起来,可以说是历史的哲学及神学书,正如他的《忏悔录》是一部人心灵的神学书一样。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北非迦太基希波主教,四、五世纪西方教父,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神学家,被大公教会称为“恩典博士”。现代德国教义史家哈纳克曾指出,基督教教义到奥古斯丁已经大致完备,其后的神学家不过是为他的思想做脚注而已。他的神学观点集早期基督教思想之大成,历经中世纪的沉潜发展,到宗教改革运动时成为神学争论的焦点,这也奠定了他作为教义史之论述轴心的地位。

奥古斯丁著作等身,著有《论三位一体》、《论信望爱》、《道德论集》、《论四福音的和谐》、《论原罪与恩典》、《论灵魂及其起源》(附《论基督教教义》)、《驳朱利安》、《论秩序:奥古斯丁早期作品选》、《论自由意志》(含《独语录》)、《恩典与自由》、《忏悔录》、《上帝之城》(又译“天主之城”)等书,其中以《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及《忏悔录》最为知名。国内已有多种《忏悔录》译本和《上帝之城》译本,如应枫译《忏悔录》、周士良译《忏悔录》、任小鹏《忏悔录》;吴宗文译《天主之城》、王晓朝译《上帝之城》、吴飞译《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有不少著作被收录于《奥古斯丁选集》、《教父及中世纪证道集》、《古代经注》、《信仰二十讲》和《心灵面包》等书,国内外亦有不少研究奥古斯丁神学思想及教会牧养的专著出版,如《主教的书信空间》、《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最伟大的思想家:奥古斯丁》等书。

如需更多认识奥古斯丁,我们强烈推荐最为经典的奥古斯丁传记——《希波的奥古斯丁》,除此之外,《追寻之旅:奥古斯丁传》和《奥古斯丁图传》也可以读;约翰·派博牧师曾在《至高喜乐的传承》中记念奥古斯丁,我们也一并推荐给弟兄姐妹。

《天主之城》译者简介

吴宗文,天主教遣使会(Congregatio Missionis)会士,曾任台湾地区天主教嘉义教区台西天主堂神父、主任,1991年去世,译有《生活在基督内》、《宗教哲学》、《圣奥斯定传》等。

参考文献

  1. 上帝,优文网,2014-05-28
  2. 神学的定义与任务,太原市基督教两会,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