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主之城》作者:[古羅馬]聖奧古斯丁,譯者:吳宗文,類別:神學,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神學(古希臘語:Θεολογια,拉丁語:theologia,英語: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邏各斯/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1]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領域[2]。
內容簡介
聖奧古斯丁所著的《天主之城》共分二十二卷。第一部分是一至十卷,主要在駁斥對天主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分是十一至二十二卷,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作者先證明許多羅馬人因為天主教的緣故,得以保全性命,因為野蠻軍隊中,許多人已皈依了天主教,所以凡逃入聖堂中,或說自己奉天主教的人,都能保全性命。
然後他說羅馬人敬拜邪神時,亦屢次戰爭敗北,外患內戰,連年不絕。羅馬帝國強盛的原因,不是因邪神的庇佑,乃由古代羅馬人愛國心及德行所致。
以後他將世間社會、國家、人類,分為「天主之城」與「人之城」或「地上之城」。外教人的社會國家,亞西利(亞述),巴比倫,希臘,羅馬等形成「人之城」,敬拜邪神,風俗敗壞;而「天主之城」,先由猶太人組成,後為基督所創立的天主教所代替,歷代聖祖、先知、聖賢輩出,勸人修德立功。最後「人之城」的人將受永罰,而「天主之城」的居民,將受永賞。
這書的價值,是作者能將世界人類的全部歷史,用一切由天主亭毒(養育成熟)的一貫眼光,將它聯合起來,可以說是歷史的哲學及神學書,正如他的《懺悔錄》是一部人心靈的神學書一樣。
作者簡介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北非迦太基希波主教,四、五世紀西方教父,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神學家,被大公教會稱為「恩典博士」。現代德國教義史家哈納克曾指出,基督教教義到奧古斯丁已經大致完備,其後的神學家不過是為他的思想做腳註而已。他的神學觀點集早期基督教思想之大成,歷經中世紀的沉潛發展,到宗教改革運動時成為神學爭論的焦點,這也奠定了他作為教義史之論述軸心的地位。
奧古斯丁著作等身,著有《論三位一體》、《論信望愛》、《道德論集》、《論四福音的和諧》、《論原罪與恩典》、《論靈魂及其起源》(附《論基督教教義》)、《駁朱利安》、《論秩序:奧古斯丁早期作品選》、《論自由意志》(含《獨語錄》)、《恩典與自由》、《懺悔錄》、《上帝之城》(又譯「天主之城」)等書,其中以《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及《懺悔錄》最為知名。國內已有多種《懺悔錄》譯本和《上帝之城》譯本,如應楓譯《懺悔錄》、周士良譯《懺悔錄》、任小鵬《懺悔錄》;吳宗文譯《天主之城》、王曉朝譯《上帝之城》、吳飛譯《上帝之城》。
奧古斯丁有不少著作被收錄於《奧古斯丁選集》、《教父及中世紀證道集》、《古代經注》、《信仰二十講》和《心靈麵包》等書,國內外亦有不少研究奧古斯丁神學思想及教會牧養的專著出版,如《主教的書信空間》、《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最偉大的思想家:奧古斯丁》等書。
如需更多認識奧古斯丁,我們強烈推薦最為經典的奧古斯丁傳記——《希波的奧古斯丁》,除此之外,《追尋之旅:奧古斯丁傳》和《奧古斯丁圖傳》也可以讀;約翰·派博牧師曾在《至高喜樂的傳承》中記念奧古斯丁,我們也一併推薦給弟兄姐妹。
《天主之城》譯者簡介
吳宗文,天主教遣使會(Congregatio Missionis)會士,曾任台灣地區天主教嘉義教區台西天主堂神父、主任,1991年去世,譯有《生活在基督內》、《宗教哲學》、《聖奧斯定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