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仙藤(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仙藤
圖片來自360百科

天仙藤,中药名。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胃脘痛,疝气痛,产后腹痛,妊娠水肿,风湿痹痛,癥瘕积聚。[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天仙藤
汉语拼音:Tiān Xiān Ténɡ
别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
性味归经:味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能: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胃脘痛,疝气痛,产后腹痛,妊娠水肿,风湿痹痛,癥瘕积聚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天仙藤

拼音名:Tiān Xiān Ténɡ

别名: 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

英文名: Dutchmanspipe Vine,Northern Dutchmanspipe Vi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和北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

霜降前落叶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捆。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 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 2. 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 2.分布于中国的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 1.北马兜铃 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2.马兜铃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马兜铃茎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录色或黄褐色,有棱脊及节,节间长短不等;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不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片叶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色,基生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微淡。以茎细带叶、色青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马兜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连接成环,外侧纤维壁厚,内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形成层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10-170μm。中央有髓。

化学成分

天仙藤含马兜酸(aristolochic acid)D,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参见马兜铃条。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切段晒干。

归经

肝;脾;肾经

性味

苦;温

注意

体虚者慎服。

  • 1.《本草汇言》:诸病属虚损者勿用。
  • 2.《得配本草》:气血虚者禁用。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解毒。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

  • 1.《本草汇言》:天仙藤,流气活血,治一切诸痛之药也。人身之气,顺则和平,逆则痛闷作矣。如杨氏《直指方》天仙藤治痰注臂痛,气留疝痛,瘕聚,奔豚腹痛,产后血气腹痛,他如妊娠水肿,面浮气促,男子风劳,久嗽不愈,悉以此药治之,无不寝安。盖谓其善于流行血气故也。
  • 2.《本草求真》:天仙藤,观书所论主治,止属妊娠子肿、腹痛、风痨等症,而于他症则未及焉。即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味苦主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血通道,而使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
  • 3.《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
  • 4.《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
  • 5.《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 6.《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
  • 7.《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2]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功能

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

  • 1、胃脘痛、疝气痛、产后腹痛:本品苦泄温通,能理气活血而止痛。
  • 2、妊娠水肿:本品苦温燥湿,善治妊娠水肿。
  • 3、风湿痹痛:本品苦燥温通,活血止痛。
  • 4、癥瘕积聚:本品既能理气,又能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4.5-9g。

注意事项

  • 1、本品含有马兜铃,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 2、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3、儿童及老年人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木兰碱,马兜铃酸D,β-谷甾醇,以及硝基苯类有机酸衍生物或内酰胺成分等。

药理作用

鲜北马兜铃叶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马兜铃酸I为抗癌活性成分。

相关论述

  • 1、《本草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
  • 2、《本草求真》:“天仙藤,观书所论主治,止属妊娠子肿、腹痛、风痨等症,而于他症则未及焉。即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味苦主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血通道,而使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

临床应用

  • 1、治肝胃不和之胃脘痛,可配伍理气止痛药木香、香附、川楝子;若治疝气痛,可与酒共煮服用,如《孙天仁集效方》方,或配伍疏肝理气药物青皮、乌药、小茴香;治疗产后腹痛,可炒焦为末服用;若为血气腹痛,可与生姜、酒同用,如天仙藤散(《普济方》),或配伍活血行气之品。
  • 2、治妊娠水肿,可配香附、陈皮、乌药等同用,如天仙藤散(《妇人良方》)。
  • 3、治风湿痹痛,常与独活、威灵仙、五加皮等同用;若痰注臂痛,可配羌活、白芷、半夏等,如天仙散(《仁斋直指方》)。
  • 4、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疼痛,可配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同用,如《本草汇言》方。

相关方剂

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天仙饮(《仁斋直指方》)、前胡散(《圣济总录》)。

采收加工

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闷润、切段晒干。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淋润至透,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通风处,防霉。

药材鉴别

鉴别

  •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层,连接成环带,外侧的纤维壁厚,向内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形成层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10-170μm。有髓。
  •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仙藤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水甲酸(35:3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马兜铃茎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有棱脊及节,节间长短不等;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不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片叶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色,基生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微淡。以茎细带叶、色青绿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混合,茎呈细长圆条形,略扭曲,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切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质脆。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淡黄褐色。气清香,味淡。

形态特征

  • 1、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1-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2、北马兜铃: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道地产区

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河北、陕西等地。

生长环境

  • 1、马兜铃: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 2、北马兜铃: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冷凉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早,怕涝,忌阳光照射。宜在湿润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种植。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

当果实绿变黄色时分批采摘,过晚果实开裂。种子不耐干藏,待收后应立即播种或将种子埋于湿沙中,放阴凉处保存。若于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种种子发芽不整,在10-2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也可在收获后用赤霉5×104浸种1d后放温室沙藏。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直播与育苗均可。

育苗,在苗床上开条沟,行距25cm,沟深36cm,播幅10cm,将种子播下,用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除去盖物,1hm2月种子15-22.5kg。至次年4月,按行株40cm×30cm开穴定植。直播用穴播或条播法。[3]

参考资料

  1. 天仙藤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天仙藤中医世家
  3. 天仙藤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