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来自携程攻略的图片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中文名称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地理位置 :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

海 拔 :最高2200米以上

景区等级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全景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一个古镇街亭温泉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集合,景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景观,人文景观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和仙人崖等,其中麦积山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仙人崖为释、道、儒三家共存地。[1]

目录

发展历史

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时期。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2010年12月1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

地理环境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山高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古木,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便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以及街亭古镇和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3]

主要景点

麦积山风景区海拔一般在1400米至1800米左右,最高峰可达2200米以上,是我国南北方沉积地层在地表上层的分界线,又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整个风景区的岩层构造是由红色砂砾岩层和浅色变质岩所构成。风景区内气候条件也比较好,年平均降雨量为600--700毫米,气温最高为33℃,最低为-15℃,一般冬季低温带在-8℃,无霜期为230天,日照年为2307小时左右,空气相对温度为85%左右。由于风景区位于南北交界处,所以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誉有"陇上小江南"之称。麦积山风景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景观,观赏及药用植物品种繁多,珍禽奇兽较为丰富,有些已为国宝。据调查小陇山林区内有被子植物1576种,分属于138个科626个属,裸子植物33种分属8个科15个属。在风景区内的约有111种,分属于50个科106个属。其中有很多是园林中的珍品:黄花杠柳、苍松、翠柏、云杉、冷杉、水杉、白皮松、红豆杉,玉兰树和野生紫竹、野生百合、金背杜鹃、甘肃琼花等。动物资源有珍禽奇兽:如熊、黄羊、野猪、麂子、鹿、麝、红腹锦鸡鹦鹉、绶带等。

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山体呈圆锥状,酷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麦积山风景区北跨清渭、南携嘉陵,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东南、西北季风交替带,蕴有南北兼备的各种野生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的一座孤峰,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便开凿在此峰之上,石窟主要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雕塑和壁画,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此外还有雕巢峪、罗汉岩、香积山风景小区,有天池坪、严山瀑布景点及秦文公墓等古遗址。麦积山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泉水清澈,飞瀑如练,风光旖旎,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加之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据《玉堂闲话》和《秦州志》记载,风景区内山峦叠翠,群峰耸峙,风景特别优美,尤其是烟雨笼罩,横云飞渡之际,犹如进入海市蜃楼的幻景。评誉为:连岗苍秀,深林茂草,细流交错,飞瀑如练,北跨清渭,南携嘉陵,誉为"西北山水林泉之冠"。

仙人崖景区

仙人崖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于南北朝,距今近1600年。宋代称"华严寺", 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组成,知名景点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景景相连,犹如仙境。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现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仙人崖景区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泥塑雕像,遗憾的是遗存较少。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仙人崖景区主要由石莲谷、仙人崖、罗汉沟、净土寺、瀑布崖、翠英山和哭祷峡等景点组成。其中仙人崖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在这一景点中最宏伟壮观的是由"五峰"和罗汉沟群峰共同构成的"十八罗汉朝玉帝"的景象。在这里现保存有北朝、宋、明、清等朝代的塑像一百九十七尊,壁画八十七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以及明清两代建造殿宇二十七座五十四间,多数建于天然岩庵下和巉岩奇峰颠,艺术价值极高。

石门景区

石门山位于甘肃天水市北道区东南方向50公里的陇南山区,素有"甘肃的小黄山"之称。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条小路联接南北两峰,且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浑圈 ,状若门楣 ,故名石门山。相传有虎豹出没,俗称卧虎台。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主要有斗姆、兴龙、黄天、玉灵、麒麟五座山峰。石门山景区保存有明、清两朝的古殿宇二十余座以及塑像二十余尊。

街亭温泉景区

石门景区以西,就是街亭温泉景区。街亭温泉乃天赐之水,其蕴万里山脉之气象,溶玉宇苍天净水於泉台,奔秦岭西峡而涌出。南临麦积山,北依杜甫草堂,西迎石门奇峰仙人崖,东眺伏羲始祖卦台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街亭温泉,水温40.5℃,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沐浴之后,肌肤滑若凝脂。昔日温泉仅为帝王将相独享,而今已为寻常百姓乐见。泉水更兼保健医疗之功效,於冠心病、糖尿病、皮肤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其疗效远非药物能所及。

曲溪景区

曲溪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山东南25公里处。 曲溪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景区内山幽林静,山岗上雾缭粼粼,纯自然风情极浓。清清溪流,九曲十八湾,一步一景。河石、草坪、沙滩、湖光、林木交相辉映,置身其间,如在画中。有"小九寨沟"之美誉曲溪景区纯属自然景观,它深藏在小陇山林区茫茫的林海里,人迹罕至,景色佳妙。这里曲水波光粼粼,林木葱葱郁郁,峻岭巍然耸立,奇石千姿百态,山峡陡峭险要,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曲溪之景,妙在因水得灵得秀,见清见幽。曲溪之水,于鱼娃娃口接纳冷水河,自东北向西南蜿蜒经流,其间或过峡谷,或经宽岸,曲曲折折,步移景异,有"曲溪十八弯"之称。曲溪景区的形成,主要是由曲溪之水和冷水河之水在鱼娃娃口交汇成一较大的河流,自东北向西南蜿蜒流去,直至观音殿。在这一段之间,涮石成景,富有"曲溪十八湾"的天然美姿,且弯弯皆景,步移景异,溪水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波平如镜,"曲溪"之名由此而得。

石窟艺术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我国现存石窟中是罕见的。石窟布局独具匠心,大都开凿在20一30米及至70-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层层叠叠。最大洞窟横宽30多米,最小洞窟仅能容身,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连接通达,惊险雄伟。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唯麦积山石窟景观环境最为秀丽,这里翠柏苍松、山清水秀、溪石相成趣,素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美称。每当夏秋之季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便呈现出"麦积烟雨"之奇观。

崖阁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麦积山石窟约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因历代地震的缘故,中部山崖崩塌陷落,遂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洞窟现有编号194个。

各时代特点

  • 1、后秦(公元384-417年):创始阶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 2、北魏(公元386-534年):辉煌发展阶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 3、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练提高阶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 4、北周(公元557-581年):创新阶段--珠圆玉润 第4、62、44窟
  • 5、隋代(公元581-618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37窟
  • 6、初唐(公元618-712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5窟
  • 7、宋(公元960-1127年):大规模重修期--写实求真 第165窟

相关视频

甘肃省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仙人崖景区,你去过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