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宗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津三宗宝在天津旧城内外,均为明代修建。津门谚云: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
天津卫三宗宝,显示了古代天津城市建设和国防、文化设施的面貌。鼓楼的砖拱起顶,铃铛在保护建筑物上的作用,不但有实用价值,也反映了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艺术匠心,炮台的配备,更说明了我国古代国防的卓越成就,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基本情况
其一鼓楼,位于旧城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始筑天津卫城,弘治六年(1493)修建鼓楼。楼下部砖砌城台,四面开设券门通道,以沟通城内四条大街。门上嵌石额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城台之上建木结构城楼,上、下两层,青瓦歇山顶[2]。下层供奉神像;上层悬大钟一口(钟现藏历史博物馆),以钟代鼓,每日撞击一百零八响,用以报时。外檐挂津门诗人梅小树手书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声”。1952年,鼓楼因有碍交通被拆除。
其二炮台,在城外四周。明崇祯十二年(1639)拨地建造,共七座分别设置于海光寺西、马家口、三岔河北、窑洼河南、西沽、邵公庄东、双忠南。每座炮台拨10名兵士昼夜防守,用以保卫城区的安全。“七台环向”曾列为清代天津八景之一。
其三铃铛阁,在城外西北角。为稽古寺内的藏经阁。寺为明神宗于万历七年(1579)敕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阁外檐重出,檐牙参差,檐角悬挂风铃,共计48只,微风吹拂,远闻数里,故名铃铛阁。阁内藏佛教《大藏经》及名贵图书,是古代天津文化圣地和重阳登高之所。光绪年间被大火焚毁。1901年旧址改建铃铛阁中学。
视频
天津三宗宝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话·天津」几经沉浮的铃铛阁 ,搜狐,2018-06-30
- ↑ 原来屋顶也有那么多造型,这些屋顶你都见过几个? ,搜狐,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