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生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生桥镇位于隆林县西北部,东与者浪、者保乡相接,南与革步乡相邻,北与桠杈镇相接,西和贵州以南盘江隔河相望,是隆林县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所在地,辖10个行政村、96个自然屯、22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650人(2017年) ,土旱地10804亩。天生桥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杉木、油桐、油茶、板栗、毛竹、花椒等;2002年财政收入100.00万元;库区水面有9.5Km2可供发展网箱养鱼。水产品有银鱼、鲢鱼、草鱼、鲫鱼等,年总产量850吨。[1]

基本概况

天生桥镇是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西大门"。辖10个行政村,96个自然屯,22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650人(2017年),土地面积164.83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等三个民族,其中壮族占80以上。

"上有天生桥,下有雷公滩,左有狮子口,右有手爬岩"。这是古人对天生桥的真实描述。天生桥镇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者浪、者保乡相接,南与革步乡相邻,北与桠杈镇相结,西和贵州省以南盘江隔河相望,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也是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一、二级站所在地。省道332线横贯全境,"天湖"库区内的船舶可抵达云南省的罗平县及贵州省部分城市,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属亚热带气候,阳光照射充足,雨量适中,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投资建厂、旅游的理想之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杉木、油桐、油茶、板栗、毛竹、花椒等经济作物;蕴藏有丰富的水和石灰石等资源;水产品有银鱼、鲢鱼、草鱼、鲫鱼、鲤鱼等,年总产量约1000吨,畅销区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天湖"景区、莲花洞景区、野人山庄等景区享誉区内外。

结合本镇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领移民群众走致富之路,维护库区的长期稳定,先后引进硅铝合金厂、饲料厂,同时鼓励移民群众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网箱养鱼,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三个文民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

历史概况

1950年,西隆县人民政府成立,西隆县人民政府下辖几个公社,其中天生桥镇是今天的革步乡(原称革步公社)四区,1962年改为祥播公社,1982年改为祥播乡,1994年随着天生桥电站建设进入高峰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撤乡设镇。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认真按照自治县城市建设规则搞好城镇建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发展成了一个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新兴城镇。建成一条长850米,行车道宽12米,两则人行道宽2米的环城大道,建成两条长400米宽5米的辅助路面,在环城大道两旁,种上各种风景树,要求各驻镇单位搞好本单位范围内的绿化工作,一年四季风景宜人,在城市公路两旁安装了路灯等街道附属设施。街道平整、楼房林立。已投入使用的天生桥码头,促进水上的运输和实现"三省一日游"的梦想,水陆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天生桥水电站一级站厂房、天一公司、500kv换流站就座落在城镇规划范围内。二是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复硬化水利5条长5公里的河堤。三是加大投入人畜饮水工程的力度,2003年共投入20万元为马窝村的科丰屯建了一个供水系统,解决了该屯169户796人的人畜饮水问题,2004年共投入60多万元资金为马窝村科风屯、风仁村伟同仁屯新建家庭水柜171座。

经济建设

天生桥镇下辖10个行政村,5038户,23747人。走出了新路,创出了新意。10个行政村建有固定的办公楼,总面积达1500m& sup2;,各项配套设施也基本配备齐全,共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政府所在地马窝村村部通过出租办公楼一楼门面、原总队遗留下来的部分基础设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4万余元;祥播村建一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增加村集体收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原天生桥水电站建设单位水电一总队撤走后遗留下来的设施,引导马窝村党支部、村民委进行招商引资,带领移民走致富之路,维护库区的长期稳定。从2001年起先后引进硅铝合金厂、炼铁厂、饲料厂等几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有效的"三个当年"目标,解决库区200多移民的就业,增加移民收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网箱养鱼,我镇库区水面有9.8km²可供发展网箱养鱼,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本地移民已有60户250多人发展水上养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移民群众的网箱养鱼有近500箱。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群众等、靠、要的观念,带动库区移民共同致富,同时抓好库区移民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镇政府周围的土地,搞蔬菜种植,搞养鸡-养鱼-蔬菜立体种养体系,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7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05%;其中地税任务47万元,国税完成23万元;信用社存款余额1894万元,比上年增加187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1110元。

农业产业

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按照自治区党委"1234610"农村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镇实际。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力争将坡度超过25度以上的山地全部退耕还林,发展万亩花椒基地,经济效益初步实现,完成生态公益林规划17146.80亩。把旅游开发与库区开发结合起来,雪莲洞景点搞连片优质油菜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公路沿线发展黑蔗、反季节蔬菜种植。积极引进沿路、沿湖绿化造林工程,在祥播村开发2000亩花椒基地,在岩场村搞1000亩桉树基地,积极鼓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外地打工,增加农民收入。

招商引资

2012年,天生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自治县党委、政府提出的"1164"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为牵引,以发挥优势资源为抓手,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富民兴桂发展大旗,加大力度,广开门路,拓宽渠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2年,天生桥镇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喜人,尤其是"公司+基地+政府+农户"的运作模式更是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篇章。筑好的是"暖巢穴",引来的是"金凤凰",鼓起的是广大农民的腰包。

生活水平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全镇60%以上农户有家庭水柜,90%自然屯已通屯级路,100%的农户已用上照明电,100%的村通广播电视、电话和公路;社会、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发,稳步推进。进一步落实了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特困户帮扶制度,烈属伤残军人慰问制度,临时救助制度。

扶贫工作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改善贫困村的生活条件。2003年播存村甘海子屯实现通电、通路的梦想,2004科沙村、岩场至桠杈弄徕1--3标段村级公路实现提级改造,岩场村至者读、九龙村至委果九藤的屯级公路实现通车;2004年上级下达给我镇的沼气建设指标为400座,实际完成560座,已全部投入使用,2005年沼气池建设指标100个,目前正在施工;各村所建地头水柜,已全部投入农业灌溉;小额信贷初见成效;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各帮扶单位加大扶持力度,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

社会治安

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门徒会"等邪教组织,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4年来,镇司法所受理各种纠纷案件25起,现已结案24起,调解率达96%,镇派出所破获各种案件13件。同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力度。

政治文化

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段提高。一是深入开发解放思想再讨论和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镇、村相应成立了"三个代表"讲习所(室),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措施得力,方法灵活,学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二是镇党委严格按照新的"三个好"目标,强化管理,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树立"西大门"形象。加强理论修养,完善各种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监督职能,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按照"坚持原则,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吸收工作,体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人手一册党报党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