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雄

中文学名:天雄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毛茛科

属:乌头属

天雄,中药名。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形长的块根。植物乌头,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具有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植物形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物性状

1.性状鉴别 块根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短残茎,中部多向一侧略膨大,长2.5-7.5cm,直径1.2-3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突起的支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淡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2.显微鉴别 母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环状多角形。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药理作用

入药部位:形长的块根。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入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益火助阳。
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桂(去粗皮)两半,干姜(炮)三两,防风(去叉)三两。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夜一。(《圣济总录》天雄丸)
2、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白浑,六脉沉微,除涸冷,扶元气及伤寒阴毒,乌头、附子天雄〔并炮裂,去皮、脐)等分。㕮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八分,温服。(《肘后方》三建汤)
3、治肾脏虚积,冷气攻腹疼痛,少力,行步难,不思饮食,天雄(炮裂,去皮、脐)二两,茴香子(炒)、山芋蜀椒(去目及口合者,炒出汗)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用羊肾一对,切去皮膜细研,酒、面同煮成膏,候冷伴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雄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炮制后用。
使用注意
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忌豉汁。
炮制
一、采集加工
于6月底7月初时挖取根部,洗净泥土,晒干。
二、炮制方法
1、《雷公炮炙论》:“(天雄)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阴制用并得。”
2、《药性论》:“干姜制用之。”
3、《日华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脐用,饮药即和皮生使甚佳。”
4、《纲目》:“熟用。一法,每十两,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干,趁热入天雄在内,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脐用之。”[1]

栽培方法

1.气候土壤:天雄喜温暖、湿润和向阳环境,宜选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
2.种植:根块繁殖,选大的子根或野生乌头作种。在冬至前6-10天栽种,行距1尺,株距5寸,种前施足底肥,开2寸深沟,使芽向上栽入沟内,覆土1-2寸,每亩用种根240-300斤,地冻前浇水,并盖土粪一层越冬。等二年苗高1尺左右,摘除顶。一般留6-8片叶,并随时去腋芽。
3.田间管理:生长时间,有根腐病和霜霉病害,应加强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霜霉病发病初期可喷射波尔多液或代森铵防治。
4.采集加工:于6月底7月初时挖取根部,洗净泥土,晒干。[2]

相关论述

本草衍义》: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止以大小、长短、似象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
伤寒蕴要》: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本草正》:附子,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名医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参考来源

  1. 《本草崇原》_天雄_中医世家,中医世家 , 2020-01-03
  2. 天雄_中药词典T_中医中药网, 中医中药网, 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