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公:父亲,也用来尊称别人的父亲。太公多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以广东、江苏、浙江和江西地区等地区,在我国北方比较少见。[1]

[]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 [great-grandfather] 〈方〉∶曾祖父。 2. [grandfather]∶祖父。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father]∶父亲,也用来尊称别人的父亲。 4. [greatly esteemed elder]∶对老者尊称。 引证解释 1. 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刘煓) ,如家人父子礼。”《后汉书·袁谭传》:“然孤与太公,志同愿等。” 李贤 注:“言太公者尊之,谓 绍 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亲 匡太公 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 2. 称祖父。清 以来亦称曾祖为太公。《后汉书·李燮传》:“ 李氏 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贤 注:“太公谓祖父 郃 也。” 3. 对老者的尊称。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则呼曾祖为太公。” 4. 即太公望 吕尚。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来的却是 张太公 呵!”《水浒传》第三七回:“你且在这里少待,等我入去报知庄主太公。” 5. 复姓。春秋 有 太公任 。见《庄子·山木》。《国语·鲁语上》:“夫 齐 弃 太公 之法而观民于社。” 韦昭 注:“ 太公 , 齐 始祖 太公望 也。”《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于 渭 滨者,贵之也。”汉 东方朔《答客难》:“ 太公 体行仁义。”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驾》:“金鳌上钩,金鳌上钩,好似 太公 一钓,享国千秋。” 6. 太公,爷爷的爸爸。 四代同堂的部分辈份称呼: 1. 哥哥、我、弟弟。 2. 伯父(伯爷)、爸爸、叔叔。*“伯爷”一词,常见于南方地区使用,如广东、广西、香港等 3. 伯祖(伯公)、爷爷(公公或阿公)。叔祖(叔公)。伯公、阿公、叔公,南方常见用词。 4. 太伯公、太公、太叔公。(太公配偶:太婆)

姜太公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东省日照人)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记载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己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事迹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相关成语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