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子宾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子宾客

官名。唐代始置,大唐显庆元年正月,以左仆射兼太子少师于志宁为太子太傅,为太子东宫属官。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并为皇太子宾客,遂为官员,定置四人。掌调护侍从规谏等。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盖取象于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汉高祖刘邦时期四位年老之人)。姿位闲重,其流不杂。宋、元、明因之,多以他官兼任。清不立太子,不设。《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1]

基本信息

名称 太子宾客 性质 古代官职名
职责 掌调护侍从规谏等 朝代 唐代

词义变迁

"宾客"一词义的变迁:

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也称客。

战国时,宾客系指依托权门的游士、食客。他们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由主人供养,为其服务,在法律上还保有平民的身份,虽有主从关系,但人身是自由的。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等所养的客便是如此。其中不少客简直像贵宾或幕僚。

汉代养客之风仍盛。有时皇帝特下诏令不许诸王、侯养客。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乃至在主人指使下侵凌小民,鱼肉乡里,甚至盗掠财物,杀人越货,充当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遇有战乱,宾客常被主人征发作战。吴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末年江充诬陷戾太子谋反的乱事中就都有宾客参加。新莽末年的战乱中,刘■、冯鲂、岑彭、臧仓、刘植等人都曾部勒宾客起兵作战。过去曾是自由身份甚至是贵宾的宾客,汉代逐渐降为附从,至此实际上已变成为贵族、豪强的家兵、部曲。

由于宾客荫庇于主家,而且在军事上的统属关系和经济上的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他们对主人的依附性也就越来越强,客的身份地位也越来越低落,其称谓从原来的"宾客"、"人客"逐渐与奴婢并称为"奴客"、"僮客"。三国以后,更径称为"佃客",明白地显示了其封建依附农民的身份。

随着宾客身份的变化,除士人外,更多的破产自耕农以充当宾客为其出路。西汉中期以后,宾客参加农业生产的情况日益多见。汉成帝时,红阳侯王立使客占垦草田数百顷。新莽时,马援亡命北地,田种畜牧,役属宾客数百家,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及其屯田天水苑川,则与田户中分收获。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马援又以所将宾客猥多,请求屯田上林苑中。这种非安坐而食的宾客,地位低下,已成为超经济强制下的封建依附农民。东汉时期,宾客更越来越多地参加了农业生产。

宾客附于主人户籍,脱离了封建政府的管辖。东汉末,刘节宾客数千家,前后未尝给徭。曹洪在许(今河南许昌东)和长社(今河南长葛东)的宾客,征调不肯如法。

太子宾客:汉高帝时,有四人年老,以上慢悔,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谓之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高帝不能致。及将废太子,太子出迎四人至,侍从太子,鬓眉皓白,衣冠甚伟。高帝既见,曰:烦公幸卒护太子。太子由是不废。至孝武帝,又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晋元康元年,愍怀太子始之东宫,惠帝诏曰:遹(司马遹)幼蒙,今出止东宫,虽赖师傅群贤之训,其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其令五人更往来与太子习数,备宾友也。其时虽非官,而谓之东宫宾客,皆选文义之士,以待储皇。

诗词应用

姚合《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莺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明唐顺之《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在曾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