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空花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高空气球将花卉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带到太空环境,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对花卉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的花卉新品种。

原本紫色的“醉蝶”变成了白色和玫瑰红,万寿菊长成了球形,红的麦秆菊镶上了白边。这就是“太空花卉”带来的惊喜。我国首批6种太空花卉于2002年9月在北京繁育成功,这批花卉是1996年利用国土普查卫星首次搭载的。

目录

主要特点

太空花的花卉种子或种植材料在太空中经过多种辐射线、微重力、磁场等因子共同作用下部分种子和材料体内发生基因突变。返回地面种植后与常规株系相比表型形状发生较大变异,主要表现为:

1、提前开花,花期延长或缩短;

2、抗逆性增强,如抗病虫害、耐寒、抗高温、高湿、盐碱等能力增强;

3、植物长势粗壮,速生、叶片加厚、也色浓绿、出现黄绿相间的嵌合体,叶缘常出现不规则的波浪状卷曲;

4、单一花色分离出多种花色,部分株系出现雄蕊退化和雄性败育,花型花色呈多样化变异分离;

5、第一代群体植株长势较为一致,从第二代起会出现较大的分离现象,表现为植株生长不整齐,花型花色产生较大的分离,是筛选优良变异株系的最好时机。

搭载材料的选择

选择市场前景好的作物种类或品种作为搭载材料,为以后的产业化作准备。选择搭载材料要有前瞻性,作为梯队产品作准备,也为占有先机,抢先占有太空搭载资源、材料。

太空搭载后的地面选育

划分突变世代

1、太空搭载处理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或直接搭载处理的植株、营养器官称为突变一代(SP1)。SP1 植株的突变通过配子受精形成的种子为突变二代 (SP2)。SP2 入选的突变繁殖体是SP3,如此类推。

2、无性繁殖世代划分一般以营养繁殖的次数作为突变世代数。无性繁殖植物的各世代:亲本世代、突变一代、突变二代、突变三代 分别以VSP0、VSP1、VSP2、VSP3表示。

地面选育的基本程序

1、以种子为诱变材料者

(1)SP1 的种植和选择

  • SP1 代种植:将太空搭载种子,分别播种。为了提高SP1 代的存活率,应注意精心管理。
  • SP1 代的选择:SP1 代往往出现明显的形态变异,如株型变高,生育期提前等异常现象,进行单株观察、记录、选育。
  • SP1 代的收获方式主要有:分株单收,混收;部分变异株单收,其余混收。

(2)SP2 的种植和选择

  • SP2 的种植:SP2 代一般点播,应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有利于性状充分表现,并要求地力均匀管理一致,以便准确鉴定和选择。SP2 代变异较多,所以扩大种植足够的SP2 群体十分必要。隔离种植,或套袋、授粉,进行自交。
  • SP2 代的选择:SP2 代分离现象明显,变异类型多,是选择突变体的关键世

代。SP2 常有几万个植株,一般每一SP1 的后代(SP2)种植20-50 株,个别作物视情况而定。SP2 的工作量是太空育种中最大的一代。

(3)SP3 及以后世代的种植和选择

  • SP3 的种植:将入选的SP2 代单株分别采种,分别种成一个小区,称为“株系区”,一般每株系2 行。隔离种植,或套袋、授粉,进行自交,进行鉴定。
  • SP3 的选择:因为在SP2 中入选的植株不是很多,所以SP3 的工作量较小。SP3 代是大多数突变性状显现的世代,但也有一些突变性状,尤其是微突变性状,要迟至SP3、SP4 代等才能显现。SP3 代主要是鉴定各株系优劣,也是选择微突变的关键世代。
  • SP4 及SP5 的播种及试验:将优良SP3 株系中的优良单株分株播种成为SP4,进一步选出优良“株系”,如果该“株系”内各植株的性状表现相当一致,便可将SP4 优良株系内的优良单株混合播种为一个小区,成为SP5。

2、以无性繁殖材料为搭载对象者

无性繁殖材料经太空搭载处理后发生的变异在当代就可表现出来,因此,后代选择可从VSP1 开始。

同一无性繁殖材料的不同芽,对诱变敏感性及反应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异,故诱变后的芽要分别编号、分别繁殖,以后分别观察变异情况。如果发现有利突变,用无性繁殖法使之固定成为新品种。

试验记录

包括记录时间、记录频率、记录内容、记录操作等。记录时间可根据物候期确定,也可定时记录,或随时发现苗头,随时记录。记录内容:如: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抗性、环境条件、气象数据等。可根据主要育种目标选择相关的性状进行记录。

主要变异品种

  • 矮牵牛:粉红,变为红,白,红白相间等多种颜色。
  • 石竹:红花,变为红花白边。
  • 万寿菊:黄花,大花,变为小花,多花型。
  • 醉蝶:粉红色变为多种颜色,由粉红到紫红的渐变色,也有变为鲜红色。
  • 秋石斛:粉红色,变的带有香味。
  • 麦秆菊:黄色,变为多种颜色,有粉红,红色。[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