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行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行犬是产于太行山地区的一种地方良种犬,3000年前已有该种犬。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纯种已经十分少见,甚至达到濒临的情况。

简介

在中国的大山深处,有一种被世人遗忘很多年的中华原生犬太行犬,太行犬的名字是基于是太行山名字由来的。根据历史记载,早在3000年前,太行犬就已经活跃在这座大山之中,最早的太行犬是太行山中的野生犬,属于本土犬种,现在纯种的已经很少了,甚至达到濒临的情况。[1]

绵延太行八百余里,像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三省辽阔的大地上,总面积约两千多万亩。在此复杂条件下,各地太行犬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当前“太行犬”也只是广义的称呼。太行犬在太行山区被广泛用于牧羊、狩猎、看家等用途。生活在大山中的太行犬,狩猎这个看家本领是必须,所以太行犬的凶猛程度还是不可小觑的。

目前太行犬依然以野生的方式游荡在大山深处,它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完全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属于一种原生犬。太行犬为了生存,在大山中,只有去狩猎成了它们唯一可以获得食物来源的方法,因此它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些大型野兽的挑战。在早年间,大山中的飞禽猛兽还是很多的,所以太行犬的先祖在此练就了一身的捕猎本领。不但可以捕杀小型猎物,也能以群体的方式与大型野兽搏杀。

“山大王”是太行山人给太行犬起的名字,的确如此,太行犬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守护着太行山人们免受其它野兽的攻击。但是,现如今的太行山犬依旧处于半野生状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直接导致被不法狩猎者所猎杀。出现了数量堪忧的局面。

太行犬完全秉承了先祖凶猛好斗的性格,即使它们没有大型猛犬那般彪悍的震慑力,但是它们那双充满野性的目光,足可以直射对方的心脏,让人感到心生恐惧。这种充满野性寒光,只有长期生长在大山中的野兽眼中才能见到的,3000年过去了,很多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太行犬从未出过这座大山,依然保持着原生犬的野性。

成年太行犬肩高为50~75厘米,不过现在超过70厘米的已经很少见了。太行犬的毛色有,黄,白,黑,四眼,灰,青,黑花,黄花,桃红花等多种毛色,但品相以黄毛黑嘴、黑毛胸口白、四眼黄腿黑背、全身白黑嘴的为上品。

太行犬头大额平眼大两耳中等大小下垂注意力集中时耳朵向前移如同人手弯曲的样子。太行犬的嘴短粗,上唇嘴角略微下垂,颈部粗壮,背平直,臀部略高,尾巴卷曲于背部,而且是卷的很紧,尾毛长10~20厘米。

太行犬的脚爪为圆形,脚垫厚,弹跳力颇佳,纯种太行犬后爪靠上一般应有两个或一个小爪,俗称双爪,太行犬躯干比例一般为1:1.2,略为正方形,这样的身体比例使太行犬在上山爬坡时速度很快,而且在打斗时很灵活,现在这种狗已经很少了。

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对捕获的太行犬幼崽进行调教驯养,让它们为人类所用。驯养成功的太行犬,它们不但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打猎。太行犬善于在丛林中跳跃奔走,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山地犬。虽然太行犬属于中型犬,但遇到山中的大型猛兽,它们也不会有任何的畏惧,因太行犬善于围剿大型猎物,尤其是一些体型比较大的野猪。

犬种的功能可以后天训练,但是灵性却不能,灵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又神秘的,不用心的人永远难以体会,拥有灵性的太行犬,才魅力无穷。目前,太行犬是中国境内稀有的优秀原生犬。太行犬保留了野外环境下的灵性,虽然受到人的干涉,但是它们仍具备的野外生存技巧。太行犬具有灵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灵性更需要不断地激发和传承。如果人与狗不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缺乏正确引导和调教,它就会失去这股灵气。

基本信息

这种狗身躯高且长,胸阔而深,四肢粗壮。耐粗饲,增重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耐力强。身高55——60厘米,体重28——32千克,有的可达40千克。毛色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黑白花色、灰色。被毛细密,耳小下垂,头脸青秀,额段明显,眼大,嘴短,前脚骨粗,后肢肌肉发达,四腿蹬展,肛门大,尾紧卷于背,尾根高。 中文名:太行犬

培育用途:牧羊犬 守护犬 狩猎犬

习性:适应环境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强、抗病能力强。

形体特征

这种狗身高且长,胸阔而深,四肢粗壮,身高55~60厘米,体重28~32公斤,有的可达40公斤 。

头部 :头胸清秀,额段明显。

耳朵:耳小下垂且分于头两侧。

眼睛:眼大

鼻子:黑色

下巴:嘴短

四肢:前脚骨粗,后肢肌肉发达。

足掌:紧促

尾巴:尾紧卷于背,尾根高。

披毛:被毛细密。

毛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黑白花色、灰色。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