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谷区 山西农业大学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太谷区山西省晋中市辖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1],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2],近代大财阀孔祥熙[3]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壶瓶枣享誉全国。

2019-12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国务院批复同意我省晋中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4]

目录

地理位置

太谷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榆次市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成积1033.6平方公里。平面轮廓呈鸽子展翅状。

从县城计算〔直线距离):东至太谷、榆次、榆社交界的三县垴山43公里;南至太谷、榆社、祁县交界的吴家背山25公里;西至祁县的张家堡东6公里;北至清徐的温李青村9.5公里。至榆次区城34公里,至清徐县城28公里,至祁县城22公里,至榆社县城54公里,至和顺县城90公里。

县界变动

一、与榆次县界之变迁。金大定中,榆次之修文、仁义二乡划归太谷〔3750户)。历经元、明、清数百年之演变,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西赤土村划归榆次。之后,梁平、田乔、小祁、蒲池、黄河峪、大佛头、佃家院、冯家局8村,也划归榆次。

二、与榆社县界之变迁。民国三十年(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二专署将偷社县之白壁、常瑞、康五科、东五科、格子坪、武庄、山头、东凹、寺儿、漫天岭、后岭,西宽、南岭、地黄滩、井泉沟、娥儿沟、牌坊、罗秀等18个村庄划归太谷。1996年,以上18村复归榆社。

三、与祁县县界之变迁。太、祁二县边界村庄,古有“三村换一镇”之说。太谷将白圭镇与祁县之官厂、永安、榆林三村相换。民国三十年(1948年),上、下黑峰、通天沟三村划归祁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复归太谷。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西炮守堡、东沙堡两村划归祁县。1956年,官厂、永安、榆林三村重归祁县,井将与祁毗邻之聚理、嘉乐庄二村(当时属官厂乡)同时划归祁县。

太、祁二县,于1958年11月——1961年5月,合并称太谷区,县治在太谷城。

地貌形态

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由东南向而北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53。

山地:太谷区南部属太岳山脉象峪河,右侧属太行山边沿。从县境东北的三县垴峰到西南的四县垴峰,长达50余公里,是太岳山主脉之一段,也是汾、漳二河系之分水岭。岭的东段在太谷、榆社边界;中段在太谷境内;西段在榆社、太谷、祁县边境。岭呈北东—南西走向。从西北侧支出多条次一级山梁,组成太谷境内整个山脉体系。

一、东山区

主脉:东山主脉即汾、漳分水岭东段和中段。从东北到西南依次由三县脑、八赋岭、白鸡岭、太谷岭、花枝岭和盖天恼连接而成。

三县脑峰:位于县境东北端,距县城42公里,海拔1740米。居榆次、太谷、榆社县三县边界,是八赋岭主峰,山势险要。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八赋岭:在温家庄东南,距县城38公里,古代为通和顺、辽州之要道,今太焦铁路榆长公路通过。岭区苍松翠柏,植被良好。现有油松等次生林和大量灌丛,是太谷主要林牧区。

白鸡岭:位于路家庄东南,距县城34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有太焦铁路穿隧而过。植被情况同八赋岭。

太谷岭:位于石堡寨东南,距县城31公里,海拔1500米,榆长公路穿岭西过。植被同八赋岭,为县内新发展之林区,可牧。

花枝岭:在百草足与花则足二村之间(民国志误为黄花岭)。岭西端之盖天垴海拔1560.5米。位于太谷南庄和榆社罗秀之间。

支脉

东山支脉由主脉西北侧支出。

大塔山,位于太谷、榆社边界,由三县恼支出,向西北延伸至北郊村东,长约1公里,多1600米以上山峰。著名者有大塔山、雪峰山(旧志十景“雪峰夕照”指此)、思儿恼、张枪凹峰(海拔}81米。是东山区第一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大塔山支脉是涂河、象峪河之分水岭。北山头坛梁从本支脉的姑姑庵处分支,位于象峪河北源与东源之间,是又次一级支脉。

泊头山,位于象峪河东源与路家庄河之间,由八赋岭伸向彭温庄南山,长约8公里,是东山主脉的一小分支。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桃梨山,位于象峪河东源与南源之间,从通梁山黑浪山之间,长约1公里,海拔1100~1512米。东有太焦公路,西有榆长公路平行西过。东南部植被较好,西北部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

石罗门山,东起太谷岭上石婆婆怀峰,西北止于天池村东禅寺寨峰,长约15公里,海拔1400米以上,是乌马、象峪二河之分水岭。

玉泉山,东起盖天恼,西至水磨坡隘谷,长约8公里,是太谷、愉社二县界山。石罗门山和玉泉山都有草灌丛生,是理想的林牧区。

二、南山区

主脉:南山主脉起源于太谷、祁县、愉社、武乡县四县边境的四县垴峰,距太谷区境南端1公里,海拔2023.5米,是全县群山之宗。

从四县恼北侧的昊家背山起,向西北延伸入祁县境,又从泊子岭村西南的跑马坪山入太谷到黄卦村南的千胡坪。境内长20余公里,多1700米以上高峰,由西向东为跑马坪、红鞋背、大红恼、黄砂梁、石马岭、轿顶山、院尖山、千胡坪。

跑马坪山:位于县城正南18公里处,海拔1914米,是县境第一高山。山背泊子岭村,海拔1650米,是县境最高村落。在1700米以上,余草丛生,植植良好。

红鞋背峰:位于胡家坪村南,海拔1857米,附近多1800米以上山峰,有南山屋脊之称。

大红斌峰:位于胡家坪村东北,海拔1690米(旧志十景“松岭晴岚”即此处)。

黄沙梁:在大红恼东北,海拔1652米,该梁与大红恼之间有一山壑,形似月牙,俗名月明爷壑。是前后山区交通孔道。

石马岭:位于马定夫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61.9米。

轿顶山:位于马岭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14米。

院尖山:距县城东南15公里,是南山主脉走向转折点,海拔1541米。从跑马坪到院尖山,包括红鞋背、大红脑、黄沙梁、石马岭、轿顶山在内,是县境南山地区植被最好的山脉。目前灌丛较密,雨量大,温度高,宜林、宜牧。

千胡坪:位于黄卦村南,距县城1公里,海拔31米,是一块面积达数百亩的黄土残垣。地势高,土层厚,地面平坦。但垣的边沿侵蚀严重,植被很差。

支脉

南山支脉由主脉南北两侧支出。

大坡营岭:在主脉南侧,从毛香背山支出,东至水磨城谷口。马陵关即在水磨坡以北半公里的马岭山梁上(旧志十景“马陵积雪“即此),讹传为孙膜庞涓交战之地.有太(谷)邢(台)公路通过。植被良好,气候温润,宜林,宜牧。

笔架山:在主脉北侧,起于跑马坪,面至石板山,长约14公里,是太、祁二县界山。主峰笔架山在北庄村南,海拔1622米。坡被较好。山腰为南山果园的一部分,山顶宜林,宜牧。

凤凰山:起于大红地,西北延伸至凤凰山主峰,长约12公里,是咸阳河与石河分水岭。凤凰山主峰俗名凤山,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海拔1227米(旧志十景“凤山春色”即此)、支脉两侧为南山果区一部,山顶宜林。

大佛山:由轿顶山支出,西北延至大佛山主峰,长约10公里,为四卦河与石河分水岭。大沸山亦名凤景山,在县城东南9公里处,海拔1123.7米。山腰宜果,山顶宜林牧。

二佛山:古名灰泉山,亦名风翼山,在县城东南功公里处,海拔1151.4米。水土流失严重。宜发展佛田果园。

河流水系

全县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73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500万——1440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年地西水资源量为5560万立方米;浅中层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1560万立方米。全年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120万立方米。

县内有乌马、象峪、津水、咸阳、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条时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东流入榆社境内,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余皆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乌马河,俗称回马河黄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晋中市境的支流。《水经注》称蒋溪,蒋谷水。亦称回马谷水,乌马河,是太谷区境内第一大河。上游分东、西两源,以西源为正源,出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民间有“乌马河的上掌,在通天沟炕上”之说。东源出榆社境内黄花岭(古称轩车岭),即白壁沟支流。西源由西南向东北流,东源由东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汇。合流经清徐境,入祁县境内汇昌源河,后注入汾河。乌马河全长93公里,太谷区境内长72公里,平均纵坡4.6‰。中上游庞庄村东建中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2013年,太谷区对乌马河实施了综合改造工程,城区河道实施硬化处理。

象峪河,旧称小涂水、象谷河,俗称向阳河,黄河支流汾河支流乌马河支流。为太谷区一境内第二大河。上游分东、南、北三源。以东源为正源,发源于太谷、榆次、和顺三县交界的八赋岭;三源于郭堡村北汇流后至清徐县东罗村西北汇乌马河。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下游南庄以下无固定河道,常夺旧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时则经南庄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经人工开挖和自然冲刷才逐渐固定为今日之河槽。象峪河全长63公里,太谷区境内长45公里。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纵坡9‰。

金水河,发源于榆次境内大塔山,流经北郊村东入县境,向西偏北流至一下寨附近有蒲池河汇入,又向西至格子头附近有东贾河汇入,复向西偏北经注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时在榆次市东阳、北社一带消失。大时溢入南席村东储为季节性沼泽。更大时漫溢汇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长36公里,平均纵坡16‰,县境内长20公里,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上游土石山区植被极差,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年输沙量3.8万立方米。中游石亩村南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39万立方米。清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咸阳河,古称咸阳谷水。发源于泊子岭,经浒泊、王家坡、东咸阳、南北沙河,过铁路桥后与城西排水渠合。水流小时于北沙河、城西一带消失,大时溢入乌马河。全长20公里,平均纵坡35‰,流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40万立方米,清泉水很少。咸阳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无尾河。中上游虽建有两座小型水库,但库容很小,只可起缓洪作用,加之河道纵坡特大,雨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县城威胁甚大。

四卦河,古称四卦谷水,俗称东峪河。发源于院尖山。上游为一小型树权状水系,各支流于东峪小盆地汇流后向北流经四卦谷口出山。出山后分为东西两支同向北流。东支经四卦于东西郭里间注入乌马河;西支经肇开、南桑梓也注入乌马河。全长15公里。平均纵坡33‰。中上游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1万立方米。

石河,旧志称奄谷水。发源于琵琶尖附近轿顶山北麓。向北流经东庄小盆地,经大石头口出山,再向北偏西经惠安、王诲庄、石象,于孟家庄北注入乌马河。全长16.5公里,平均纵坡24编。出山口处建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76万立方米。下游县化肥厂以下因长期施放工业废水,水质污染严重。

小河,发源于下西庄村东南石罗门山。自东向西流经屹垛子、东里、东崖、东炉、西炉,至下庄村北汇入象峪河。全长16公里。平均纵坡24阶。上游建有东里水库,中游建有小河水库。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03万立方米。上游为土山区,植被极坏,水土流失严重。

朱峪河,旧志称胡谷水、猪谷河。发源于森林村南。自南向北经李家庄、井神、南北张、南北洗等村。水流小时于北张、南洗一带消失,大时经北洗村南溢入祁县境。全长11公里。平均纵坡35‰。中上游建有并神水库。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 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5万立方米。

水晶坡河,发源于花枝岭东侧。向东偏南流入榆社境,注人浊漳河北源干流县境内长4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

气候:太谷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旅游景点

拥有三多堂孔祥熙宅院为主的晋商文化旅游和以省果树所、小白万亩枣园、任村农家乐、怡园酒庄、梅苑山庄为主的观光度假旅游两大精品旅游线路。特别是梅苑山庄已成为晋中乃至山西最高档的会议接待中心和旅游度假区。

曹家大院

(三多堂)地处山西晋中平川,位于太谷区城西南5公里处的北汪村,距108国道线500米。南北长98米,东西宽110米,始创于十七世纪中叶,建成于十九世纪后期,期间垮越二百余年。现存为明清建筑,保存完整。曹家大院座北朝南,总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套15个小院、3座楼、3个堂厅、3座主楼,共277间房舍。楼院的周匡是高大的砖墙,宛如城堡。曹家大院楼宅大院宽敞宏伟,特别是主楼的高大和堂厅的规格,突破了明清两代的严格限定,扣封建政权赋予其在建筑上的特权和商人的富有,表现的极其充分、突出。一九九五年十月开辟为文物旅游景点,一九九六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孔祥熙宅园

太谷老城的上官巷1号,毗邻无边寺白塔,宅园座南朝北,由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现存六院两园(即正院、厨房院、墨庄院、戏台院、西偏院、西花园、书房院、东花园)。全院东西宽91米,南北长16米,面积约6300多平方米。

宅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太谷绅士孟广誉的祖宅。1930年孔祥熙购置后曾做过局部修缮。现存建筑既有我国北方建筑凝重宏厚的特色,又具有南方园林灵秀雅致的风格,是我国清代建筑南北融合的上乘之作。整个宅园建筑宏伟,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富丽皇堂。

梅苑山庄

是山西梅园工贸集团在太谷区郭堡水库旅游开发区投资兴建的一所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洽谈、会议培训、农林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

山庄紧临太长高速和省道102公路,距榆次常家庄院25公里;太谷区三多堂、孔祥煕故居30公里;太谷区圆智寺1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是您居家休闲、会议培训的理想之地。

农特产品

太谷饼:是太谷区历史悠久的特产。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子,直径为四寸,厚为半寸,周心薄厚均匀,表皮呈茶黄色,粘有脱皮的芝麻。

太谷饼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质量高超、价格低廉。它在冷食时,论口头,是酥而不硬,软而不皮;论味道,则香甜兼有,百食不厌。第二是具有糕点特色。从口头和味道上说,都极像糕点,不仅香酥可口,而且方便储存。

壶瓶枣

是山西省最好的枣品种之一,实个大、皮簿、肉厚,在全国和山西省历次评比中屡屡获奖。先后获“专家评优银奖”(1996年11月北京),“最受欢迎产品奖”(2000年1月南京),“中国名优果品”(2002年11月厦门),“十大名枣”(1997年10月太原),“金奖”(2002年9月晋中)。壶瓶枣原产太谷,国家林业局授予太谷区“中国枣乡”称号(2001年8月)。2004年进行了壶瓶枣产地无公害认定和壶瓶枣无公害产品认证,并于2006年9月向国家申报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视频

太谷区 相关视频

2018年太谷县形象宣传片
太谷夜景航拍
太谷秧歌劝戒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