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奇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奇蒿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的带花全草。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清暑利湿,活血行瘀,能经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中暑,头痛,肠炎,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

  • 中文名:奇蒿
  • 学 名: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 界:植物界
  • 门: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 纲:菊亚纲 Asteridae
  • 目:菊目 Asterales
  • 科:菊科 Asteraceae
  • 属:蒿属 Artemisia
  • 种: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 分布区域:中国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省

形态特征

奇蒿: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显或不明显,侧根多数;根状茎稍粗,直径3-5毫米,弯曲,斜向上。茎单生,稀2至少数,高80-150厘米,具纵棱,黄褐色或紫褐色,初时被微柔毛,后渐脱落;上半部有分枝,枝弯曲,斜向上或略开展,长5-15厘米。叶厚纸质或纸质,上面绿色或淡绿色,初时微有疏短柔毛,后无毛,背面黄绿色,初时微有蛛丝状绵毛,后脱落;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稀倒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数枚浅裂齿,先端锐尖或长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短柄,叶柄长3-5毫米;中部叶卵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9-12(-15)厘米,宽2.5-4(-5.5)厘米,先端锐尖或长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柄长2-4(10)毫米;上部叶与苞片叶小,无柄。头状花序长圆形或卵形,直径2-2.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在分枝上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狭窄或稍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半膜质至膜质,背面淡黄色,无毛,外层总苞片小,卵形,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长圆形或椭圆形;雌花4-6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6-8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花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地区林缘、路旁、沟边、河岸、灌丛及荒坡等地。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药材性状

为带花的全草。茎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纵条纹。质硬而脆,折断面黄白色,边缘有纤维。中央有疏松的髓。叶互生,多干枯皱缩,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均密被白毛。质脆易碎。枝梢生黄包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状。气芳香,味淡。[1]

以叶绿,花穗多而黄者为佳。

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
  • 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增强耐缺氧能力;
  • 抗菌作用;
  • 抗生育作用;
  • 抗氧化作用;
  • 促进创伤愈合作用。

入药部位

带花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效

清暑利湿,活血行瘀,能经止痛

主治

用于中暑,头痛,肠炎,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8-9月间花期采收,连根拔起晒干,打成捆,防止夜露雨淋变黑

二、炮制方法

洗去杂质泥土,晾过夜,切段,晒干生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