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姚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姚夔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


姚夔[kuí](1414年-1473年3月7日),字大章,号损庵 [1] 。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明朝名臣。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中进士,次年授任吏科给事中,向英宗上陈时政八事,立见施行。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虏,姚夔果断建议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景泰初年,姚夔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英宗复辟后,被调往南京,不久又被调回,后累官至礼部尚书,掌管贡举。钱皇后去世后,姚夔不惧周太后的权势,力请钱皇后与英宗合葬,最终使明宪宗及周太后同意所请。后迁任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少保。

成化九年(1473年),姚夔去世,享年六十岁,获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号文敏。

姚夔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才干过人,每当朝议不定时,他总能一言立决,为朝局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著有《姚文敏集》八卷。

基本信息

                本 名         姚夔                 出生时间         永乐十二年(1414年)
                  别   称          姚文敏、姚天官、姚冢宰                  去世时间           成化九年二月九日(1473-3-7)
                  字   号         字大章,号损庵                  出生地          严州府桐庐县(今杭州市桐庐县)  
                  谥 号          文敏                  官 职           吏部尚书、太子少保

话题

人物生平

姚夔初入仕途

永乐十二年(1414年),姚夔生于严州府桐庐县。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姚夔参加乡试,名列第一,进入国子监学习。正统七年(1442年),姚夔参加会试,再次名列第一。同年登进士第。[2]

正统八年(1443年),姚夔担任吏科给事中,承担监察、谏言的职责,有了向朝廷直接上奏疏的机会。姚夔上的第一道奏疏就是奏请明英宗关于时政的八件事:“皇帝要蓄养德行、各部要推举贤才、考察相关部门、慎重选取谏臣、延宽诰敕的时限、革除仓库监察的弊病、建立追谥的准则、在各地当地选取教官。”这八事都关乎君德、国政之要,切中时弊,深受英宗嘉许,多数得到采纳。[3]同年,他得知一些地方的赈贫粮仓,里长、甲长怕贫者不能偿还,就贷给富户收取利息,以致贫民凶年饥,丰年亦饥。姚夔将这件事急奏朝廷,要求下令天下相关部门,每年打开粮仓必须亲自勘察,先贷给最贫困的人。英宗见到姚夔的奏请,立即命令各地施行,全国不少贫民赖此得益。[4]

临危建言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剌太师也先所俘,国势危急。朝廷上下分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在是否劝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位的问题上,意见纷纭,议而不决,于是询问各位言官的意见。姚夔厉声说:“国家任用大臣正是为江山社稷,此事何须再议!”于是与众大臣诣文华殿,恳请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5]

十月,也先率重兵长驱直入,京师危急。姚夔上奏战守方略,指出:“兵败之后,人心未定,应该坚壁固守。请急调辽东、宣府兵入卫,与京军内外夹击。”各路勤王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部署指挥下,大败瓦剌军,北京保卫战取得全胜。[6]

刚正清明

景泰元年(1450年),姚夔越级擢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当时刑部规矩废弛,案件堆积如山。姚夔到任后,整顿吏治,严肃规矩,不久,监狱便无长期滞留的囚犯。[7]

景泰四年(1453年),入京改任礼部侍郎,奉旨考察云南官吏,升降公允适当。一年后还京,留任礼部。 [8]

天顺元年(1457年),团营提督石亨、大臣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发动“夺门之变”,英宗重登皇位。石亨以首功进爵忠国公,其下属、亲友、故交因此有四千余人得官。石亨结党营私,势焰熏灼,不附石亨的正直之臣斥遂殆尽,一些小人竞相走其门路。而姚夔不卑不亢,兀立不附。石亨怨恨姚夔不依附自己,就乘间将他调往南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但明英宗知姚夔的为人,没过几月就调他回京,任吏部左侍郎。当时石亨有一党羽,原为真定知府,因为贪赃被免职。石亨派亲信去嘱托姚夔为此人复职,并带去了已拟好的复职稿让姚夔批复。姚夔掷笔于案,大声说:“我宁肯不做侍郎,也必不批准此稿。”于是制止了此事。后来石亨被罢官,攀附石亨的人都被降黜,而姚夔声名远播。 [9]

直言明礼

成化四年(1468年),孝庄钱皇后去世。钱皇后没有为明英宗留下子嗣,按照惯例,明代未能留下子嗣的皇后多被废黜,而明英宗不愿效仿前人,因此去世前留下诏命,命钱皇后百年之后与他合葬。而英宗去世后,宪宗生母周妃(即后来的周太后)指使太监夏时等提议:以钱皇后久病未育为由,尊周妃为太后。此议被阁臣商辂彭时等阻止,但提出两宫并尊之议,得到同意。此时钱皇后去世,此议又起,周太后欲于百年后与英宗合墓,便授意宪宗为钱皇后另选葬地。是时姚夔执掌礼部,深感此事事关重大,便冒着违忤周太后旨意之险,就“陵庙事”一连向宪宗上了三道奏章,反复直言此事不合礼制,不合孝道。姚夔见上奏章无效,就率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锦衣卫、六科十三道九十九名官员,跪伏于文华门哭谏。最终,宪宗来到清宁宫将群臣之意转达给太后,恳请她顺从人心。在此严峻形势之下,周太后妥协,同意让孝庄钱皇后与英宗合葬裕陵,神主附太庙。[10]

力革时弊

成化四年(1468年)冬,天空中出现彗星。当时的人认为这是有人行为不当,而上天要降不祥于人间,言官借此接连弹劾姚夔,姚夔请求辞官回乡,宪宗不允。明宪宗相信番僧,有的被封法王、佛子,服装用度僭越无度。一时奸人都羡慕他们,争相做其徒弟。姚夔向明宪宗力谏,这种势头稍减。 [11]

成化五年(1469年),改任吏部尚书,这一年雨雪都没有按时降下,姚夔上疏陈述当朝弊病二十条。姚夔任吏部尚书期间,注意人才的提拔和任用,也不避亲戚故旧。当初,王翱主持吏部,对南方人有所压制,所以北方人很喜欢他。到姚夔时,喜欢帮助南方人,只要是被姚夔评定或推荐的人多能称职。[12]

成化七年(1471年),被加授为太子少保。[13]

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南京、浙江大水。姚夔奏请让朝臣共同寻求安民弭患的办法。每当遇到天灾异象,姚夔就请求赈济灾民,忧形于色。[14]

与世长辞

成化九年(1473年),姚夔病重,卧床不起,临终时,他对儿子姚壁说:“我受国之厚恩,不能做到谋求回报,死后勿按惯例请求厚葬重祭,以加重我的过错。”二月九日(公历3月7日),姚夔在京师长安里的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岁。宪宗听闻噩耗,深为悼痛,赐祭葬。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少保,谥号“文敏”。 [15]次年,归葬于桐庐原籍牛山麓。

人物政绩

姚夔在朝三十余年,老成干练,受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器重,先掌礼部、再掌吏部,皆有所作为,忧国之心老而弥笃,堪称人臣表率:

  • 拥立代宗、稳固朝局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也先所俘,形势危急,朝中出现主战派与南迁派,人心不稳。姚夔果断与其他文官拥立英宗之弟,时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此举使得朝堂暂时稳固,也使也先要挟明英宗,进一步向明朝索取赎金等行动的算盘打空。姚夔在此期间还上陈作战方略,得到采纳,为明朝后来北京保卫战时的胜利打下基础。

  • 甘冒风险,直言议礼

成化四年(1468年),孝庄钱皇后去世后,明宪宗生母周太后欲于百年后与英宗合墓,故不许孝庄钱皇后与英宗合葬。姚夔就“陵庙事”向宪宗连上三道奏章,请求周太后遵循礼制。见上奏章无效,姚夔率百官哭谏,终于使宪宗皇帝与周太后同意让钱皇后与英宗合葬裕陵。后来明孝宗见到姚夔的此三道奏章,评曰:“先朝大臣忠厚为国乃如此!”[16]

人物轶事

  • 观稼台

姚夔为人质朴,没有官僚的作风,为人质朴敦厚,身居高位,却平居近人,待人诚恳。孝敬双亲,友好兄弟,视民如子,见贫困者常给予接济。他府内有一座花园不种花,改植庄稼,每年亲自耕作,称“观稼台”。同僚见了惊异,他说:“我辈年食俸禄几百石,而不知农家种植之艰辛。我之所为,意在不忘衣食父母。” [17]

  • 绣花鞋

传说,某一年太后寿诞,朝中百官及家眷皆送金银珠宝祝贺,只有姚夔送上了姚母亲自缝制的绣花鞋一双。原来姚夔为官清正,并无积蓄,拿不出像样的贺礼。姚母是大脚,想起有一次窥见太后裙下也是一双大脚,于是连夜赶制了一双,不想太后竟对金银珠宝毫不稀罕,穿上姚母缝制的绣花鞋却感觉十分舒适,欣喜异常。于是,太后从此与姚母结为知已,以姐妹相称了。[18]

一换解两难

天顺年间,姚夔任吏部左侍郎时,一日,与吏部尚书王翱考试选取监生。王翱出论题为:“道盛德至。”(出自《大学》,原文是道盛德至善,意思是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就试者不敢直言题目的差错,只是告诉主考官:“题目甚难。”姚夔明白了考生的意思,但又不好显言,便私下里请求王翱说:“此题果不容易,监生废书已久,希望更换此题。”王翱说:“那你可以换一次。”姚夔说:“只易了‘盛德至善’,则诸生便可下笔。”王翱笑着同意了。《闲中今古录摘抄》就此事评价道:冢宰(指王翱)只知道与将与德意义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而记错了章句,如果不是姚夔婉言以请,则试者的思想该如何表达,大家都只好搁笔了![19]

人物评价

  • 杨守陈:①姚公间世之杰,仪容魁岸,识量广恢,鸟有鸾鹤,马惟龙騋,百氏淹贯,六行且该,瑚琏之器,栋梁之材,乡书省选,连夺伦魁,文播天下,厥声若雷,遂登甲第。②呜呼!自古优于政者,多劣于文。高其名者,或卑其位。骋之前者,槩蹶之后。通于身者,或塞于子,而公无一歉焉,独年龄未及乎?耄期勋业未臻于极致,故上下多悼惜之走也。少钦英誉,跂而望之,长挹令仪,辄被知遇,恒时觞咏笑谈,忘乎位与齿之悬也。 
  • 刘吉:夔仪观魁伟,器度弘博。与人言表里洞达,喜奖拔后进……及掌铨衡,留心人才,极力询访。至于黜陟之际,尤不苟,虽谗口中伤,屹不为动。朝廷有大事,大臣集议,疑未能决者,夔一言而判,众心服之。夔豪俊慷慨,学通而文赡。但颇不拘小节,晚节为妻子所累,言官喋喋不置。论者谓夔布时练务,类唐杜黄裳,而未免通馈谢,当时固有疵议之者。然求之一时大臣中,罕有其比,亦无愧于一代名臣云。[20]
  • 朱佑樘:先朝大臣忠厚为国乃如此!》[21] 
  • 李贤:姚夔表里相称,有大臣之量。 [22]
  • 商辂:器识宏伟,言论侃侃,立朝三十余年,忧国之心,老而弥笃,每当廷议,正色昌言,人皆敬服说。谓公可属大事,正直弗徇如古周勃、姚崇其人。诚知言哉![1] 
  • 唐枢:①文敏公姚夔,善应变,济务可属大事。初为给事中,议朝政侃侃。成化初,居大宗伯,连上封事,决择犬仪节,及详慈懿异葬,尤词严义正。后转吏部,厘正铨法,有挠之者卒不听。时彗见,四方灾,亦连疏归本入,士人壮之。②群公者惕警之遗,自幼而老,砥砺之风自子而孙,浑厚英发之气自家而国,而天下刷翎鼓翮,尚延昔日之所及。如人身病苦于药石,而豢梁肉反克,然气腴矣。 [23]
  • 项笃寿:①夔资仪山立,议论河悬。雄才伟度,遇事立断。奖诱后进,振拔淹滞。意所交识,不避亲故。②姚好建白,皆切中事宜。三公者,与尹递掌邦治,简毅通敏,各擅其长,要之皆天官之良也。 [24]
  • 林时对: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经济则有嘉兴项襄毅忠、仁和胡端敏世宁、兰溪唐文襄龙、桐卢姚庄敏夔、乌程闵庄懿珪、常山樊清简莹、乌程潘司空季驯、平湖陆庄简光祖、山阴朱司马元爕。 [25]
  • 查继佐:姚文敏所争,皆天子家事。哭门一节,遂为世庙时争礼前筹,得不得时也……夔豪俊慷慨,不拘小节,论者追拟唐杜黄裳。而未免通馈谢,当时私昵属官之讦所自来也,而素自在。 [26]
  • 张廷玉:①夔才器宏远,表里洞达。朝议未定者,夔一言立决。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亲故。②天顺、成化间,六部最称得人。王翱等正直刚方,皆所谓名德老成人也。观翱与李秉、年富之任封疆,王竑之击奸党、活饥民,王复之筹边备,姚夔之典秩宗,林聪、叶盛之居言路,所表见,皆自卓卓。其声实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21]

史料记载

  •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敏姚公夔墓志铭》[1] 
  • 《姚冢宰诔并序》 
  •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21]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20] 
  • 《国朝典故·卷八十四》》[22] 
  • 《国琛集·下卷》[27]
  • 《今献备遗·卷三十二》[22] 
  • 《万历野获编·卷三》[28]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国朝献征录.国学导航.2016-12-27
  2.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
  3.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敏姚公夔墓志铭》:癸亥,擢吏科给事中,首疏八事,谓修圣德,举贤才,考察有司,慎选风宪,宽诰敕之限,革监库之弊,立谥法以劝贤,铨教职于便地,多见采纳。
  4.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振贫民。而里甲虑贫者不能偿,辄隐不报。致称贷富室,倍称还之。收获甫毕,遽至乏绝。是贫民遇凶年饥,丰年亦饥也。乞敕天下有司。岁再发廪,必躬勘察,先给其最贫者。”帝立命行之。
  5.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景帝监国,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以问诸言官,夔曰:“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议遂定。
  6.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也先薄京城,请急征宣府、辽东兵入卫。景泰元年,超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就改礼部,奉敕考察云南官吏。还朝,留任礼部。
  7. 《姚夔墓志铭》:时刑部规矩废弛,公一以严肃振之,狱无滞囚。
  8.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四年就改礼部,奉敕考察云南官吏。还朝,留任礼部。
  9.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明日,夔欲率百官伏阙请,而石亨辈已奉上皇复位,出夔南京礼部。英宗雅知夔,及闻复储议,驿召还,进左侍郎。天顺二年改吏部。知府某以贪败,贿石亨求复,夔执不可,遂止。
  10.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疏三上,又率群臣伏文华门哭谏。帝为固请周太后,竟得如礼。后孝宗见夔及彭时疏,谓刘健曰:“先朝大臣忠厚为国乃如此!”
  11.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彗星见,言官连劾夔,夔求去,不允。帝信番僧,有封法王、佛子者,服用僣拟无度。奸人慕之,竞为其徒。夔力谏,势稍减。
  12.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亲故。初,王翱为吏部,专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13.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七年加太子少保。彗星见,复偕群臣陈二十八事,大要以绝求请,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抚流民,节冗费为急。帝多采纳。
  14.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明年九月,南畿、浙江大水。夔请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术。每遇灾异,辄请帝振恤,忧形于色。明年卒,赠少保,谥文敏。
  15.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至是以疾卒,年六十,讣闻,上震悼,赙祭营葬,给驿归其丧,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敏,赐诰命。
  16.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疏三上,又率群臣伏文华门哭谏。帝为固请周太后,竟得如礼。后孝宗见夔及彭时疏,谓刘健曰:“先朝大臣忠厚为国乃如此!”
  17. 姚夔的传说.桐庐新闻网.2019-01-13
  18. 家在钱塘丨桐庐保庆堂 孝义村的历史见证.浙江日报.2020-02-23
  19. 《闲中今古录摘抄》:天顺间,冢宰王公翱、左侍姚公夔一日试该选监生,出论题曰:“道盛德至。”就试者不敢斥言题目之差,但告云:“题目甚难。”姚又不得显言,惟体试士之意,从容请于王曰:“此题果不容易,监生废书已久,望易此题。”王曰:“汝可一易。”姚曰:“只易了《盛德至善》,则诸生便可下笔。”王笑而然之。噫!冢宰但知道与德之对言,而失记章句,训道为言也。年老病忘,非姚婉言以请,则试者情何由达,而皆阁笔矣哉!
  20. 20.0 20.1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12-27
  21. 21.0 21.1 21.2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国学导航.2017-01-03
  22. 22.0 22.1 22.2 国朝典故·卷八十四.国学导航.2020-02-26
  23. 国琛集·下卷.国学大师.2020-03-09
  24. 项笃寿《今献备遗·卷三十二》:姚夔,字大章,桐庐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为吏科给事中,条上时务八事,内会边警,累疏言御敌方略。景泰元年,超升南京刑部侍郎,三年,改南礼部,敕考察云南诸吏。四年,留礼部。上皇复辟,调南刑部,未几召还礼部。天顺二年,南阳荐改吏部,代孙弘佐盐山。七年代石瑁为尚书礼部。茂陵初,率群臣上思艰难、戒逸欲、重名器数事。睿皇后崩,议合葬礼,议祔庙礼。七年,满九载,加太子少保。是时屡有灾变,力陈屡遭祲异。祸乱将起,疚心危论,冀上感悟,因乞归,不许。未几,卒,赠少保,谥文敏。夔资仪山立,议论河悬,雄才伟度,遇事立断,奖诱后进,振拔淹滞,意所交识,不避亲故。成化初,言少保黄福得谥忠宣,土木死事大臣尚书王佐、邝埜虽赠少保,未得易名。佐操存正大,经略弘逺。埜心术端介,处事严恪。没于王事,乞谥如福例。制曰:可谥佐忠简,埜忠肃。
  25. 林时对《荷闸丛谈·卷之二》:两浙人物·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刘文成之谋略、方正学之惨忠、于忠肃之戡定、王文成之理学、倪文正之文章气节,求之汉、唐、宋不多见矣。然吾浙实多名臣硕彦,相业则有余姚谢文正迁、淳安商文毅辂、永嘉张文忠孚敬。理学则有兰溪章文懿懋、鄞县张文定邦奇、临海陈恭愍选、德清许庄简孚远、山阴刘忠端宗周。经济则有嘉兴项襄毅忠、仁和胡端敏世宁、兰溪唐文襄龙、桐卢姚庄敏夔、乌程闵庄懿珪、常山樊清简莹、乌程潘司空季驯、平湖陆庄简光祖、山阴朱司马元爕。忠节则有义乌王忠文袆、瑞安卓忠贞敬、鄞县陈编修忠、奉化戴毅直德彝、余姚孙忠烈燧、山阴沈给谏束、乌程凌忠清义渠、余姚施忠介邦曜、海盐吴忠节麟征、鄞县陈恭愍良谟、嘉兴徐忠襄石麒、山阴祁忠敏彪佳、余司马乌煌、仁和陆忠毅培。气节则有慈溪陈文定敬宗、乐清章毅纶、太平谢文肃铎、鄞县杨康简守随、嘉善魏忠节大中、余姚黄忠端尊素、会稽章都谏正宸。方正则有秀水吕文懿原、鄞县杨文懿守陈、杨文肃守址、钱塘倪文毅岳、萧山魏文清骥、山阴萧侍御鸣凤、鄞县赵端简参鲁。清介则有太平林恭肃鹗、黄文毅孔昭、鄞县朱中丞瑄、王庄简佐、奉化王恭简钫、慈溪孙京兆懋。边才则有慈溪姚尚书镆、兰溪曾襄愍铣。文章则有浦江宋文宪濂、海盐郑端简晓。其余敦行谊、励名节,皆硁硁自好。幸生其地,十里比肩,不胜高山景行之慕。
  26. 查继佐.《明书(罪惟录)》:齐鲁书社,2014-06-01
  27. 唐枢《国琛集》:文敏公姚夔,善应变,济务可属大事。初为给事中,议朝政侃侃。成化初,居大宗伯,连上封事,决择犬仪节,及详慈懿异葬,尤词严义正。后转吏部,厘正铨法,有挠之者卒不听。时彗见,四方灾,亦连疏归本入,士人壮之。
  28. 《万历野获编·卷三》:初,宣宗为皇太孙时,纳胡氏为妃,及居东宫,称皇太子妃,宣宗登极为皇后。至三年十一月,以无子多病,表请闲居,而孝恭孙后代其位。盖孝恭既诞英宗,甫三月即已正位储宫矣。胡氏以正统八年薨于别宫,尊为静慈仙师,又至天顺七年,上复下敕所司,追复皇后尊称,谥曰恭让顺康穆静慈,加葺金山寝园,但不立陵名,不祔庙祀耳。盖英宗之达孝如此。其时诏中有云:“于情于礼,两皆无憾。“真不诬也。此与天顺四年,赦出建庶人文圭,同一盛德。成化四年六月,慈懿皇太后钱后崩,是为孝庄后。时,孝肃周后正并尊,恐他日不得祔葬裕陵,乃胁上欲别择地以葬慈懿,赖辅臣彭时、商辂,礼臣姚夔等争之,始许钱后葬。虚其右以待周后。按姚夔之疏云:“或曰慈懿无子,宜与恭让同,此又不然,恭让在宣宗时已逊位,而立孝恭矣。慈懿当时未尝退处,而别立一后。况宣宗晚年悔恨莫及,曰:‘此朕幼年事‘,盖可知矣。“盖其时谄孝肃者,有引胡后以比钱后,故夔有是言。然则圣主举动,为子孙取法,不可不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