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優質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威廉·凱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威廉·乔治·凯林)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喬治·凱林
出生 (1957-11-23) 1957年11月23日(66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
國籍 美國
母校 杜克大學
機構 哈佛醫學院
研究領域 癌症生物
獎項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0)
威利(Wiley)生物醫學獎(2014)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16)
馬斯利獎(2016)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

威廉·喬治·凱林英語: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於紐約,美國癌症學家生物學家、哈佛醫學院教授。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他曾是被老師嫌棄的學渣
  • 獲得諾獎,他卻說:「我獲得了諾獎,卻治不好我太太的癌症...」
  • 期望未來20年能找到應對大多癌症的方法

教育、工作、與榮譽

凱林1957年出生於紐約,1979年獲杜克大學數學化學學士學位,1982年獲杜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今任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2002年至今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至今任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高級醫師。[1]

他同時也是美國臨床研究學會醫學研究所(IOM)的成員。他曾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CCR)董事會和IOM國家癌症政策委員會中任職。[2]

2010年他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之後又陸續獲得威利(Wiley)生物醫學獎、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馬斯利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

「學渣」逆襲得諾貝爾獎

光看履歷,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威廉·凱林的科研生涯可謂一路坦途,事實上並非如此。

曾是老師眼中的」學渣「

威廉·凱林上大學時的第一次實驗室經歷是一場災難。當時,他的工作內容無聊,做着不重要且無趣的實驗;實際上,他做的實驗項目是上一位研究人員所犯的錯誤或觀察到的人為假象而遺留下來的工作。不幸地,他的指導老師對他的研究成果的評價是:「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成果」,甚至在他成績單上批註「勸退」的評語,還說「凱林的未來不在實驗室裡,而是在實驗室外」。[3][1]

遇到貴人

在實驗室裡表現不佳的凱林,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徘徊與惆悵,一度以為自己與科學家無緣。他因此曾對自已説:「我對醫學有興趣,當不成科學家,或許我也可以當醫生。」

1982年,威廉·凱林進入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後,遇到世界一流的導師戴維·利文斯頓博士(Dr. David Livingston),在他的指導下,凱林才重新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凱林也才有機會在戴維·利文斯頓博士的實驗室中研究世界一流的問題,即所謂的RB基因[4][5]

學術研究

科學研究工作與釣魚類似

威廉·凱林曾在波士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他認為「科學研究工作與釣魚類似。」

凱林小時候,他的父親最喜歡的消遣是釣魚。釣魚的秘訣之一是"要知道魚在哪裡",而"猜測"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凱林指出,"偶然性"在科學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結果通常會出乎意料。他是一名研究癌症的生物學家,也是一名醫生,他的實驗室提出的第一個治療方法是治療貧血。凱林早期的研究和希佩爾-林道綜合徵(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綜合徵)這種疾病有關。[6][7]

主要學術成就

凱林的主要研究是在了解影響腫瘤抑制基因的突變是如何導致了癌症。他的長期目標是基於研究腫瘤抑制蛋白的生化功能來為新的抗癌療法奠定基礎。他對腫瘤抑制基因(VHL)蛋白的研究有助於推動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的最終成功並進行臨床檢測,用以治療腎癌

這一系列的研究引發了對細胞如何感知和應對氧氣濃度變化的新見解,從而對治療癌症以外的疾病產生了積極影響,如貧血,心肌梗塞中風等。[8][9]

凱林也正參與HIF-1相關藥物研發。[10] 另外,他的小組還研究了RB-1以及p53癌症抑制基因。[11]

VHL基因的研究

凱林年輕時,曾接受了廣泛的臨床培訓。在培訓過程中,他了解到一種名為「希佩爾-林道綜合徵」(von Hippel-Lindau,VHL)的罕見遺傳性癌症疾病的臨床特徵。在這種疾病中,他注意到腫瘤會産生某些求救信號(distress signals),這些信號通常是由低氧所引發的。這表示,研究相關的VHL基因可能會告訴我們細胞通常如何感知和響應氧濃度的變化[8]

HIF-1相關藥物的研發

腎病在發達國家很常見,基本分為遺傳性疾病非遺傳性疾病兩種。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HIF會降解,(註: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即缺氧誘導因子-1 ,或稱為低氧誘導因子-1);反之,VHL會突變,HIF會提高。

目前,在大量的醫學實驗室和製藥公司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開發相關藥物上,結果表明HIF-1抑制劑相關藥物對一些患者有較好療效,目前已經有相關公司研發了相關抑制劑藥物,凱林表示他參與的一些公司研發的新藥已經通過相關審查。[10]

獲得諾獎原因

2019年10月7日,威廉·凱林與另一位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和出生於英國的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人體細胞如何感知並適應氧氣濃度變化的機制,他們的發現為對抗貧血症癌症等常見疾病帶來了新策略。他們的研究也有助了解人體處於低氧狀態時,細胞的獨特調節過程,這有助於我們運動時讓肌肉發揮功能,甚至於適應高海拔地區的生活。[12]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說:「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重大發現揭示了生命的一個最基本適應過程的機制。」「他們的研究為了解氧氣濃度如何影響細胞代謝生理機能奠定了基礎。」「氧感知能力是治療許多疾病的關鍵。目前,許多學術實驗室和製藥公司正在進行大量工作,把重點放在研製能通過激活或阻斷氧感知機制來介入不同病況的藥物上。」[13][14]

人體適應不同氧氣環境的機制

這三位科學家發現人體細胞因適應不同氧氣環境之感受的機制可以總結如下:[15]
1)人體缺氧時,「缺氧誘導因子」被激發,會提醒超過300種基因,或者加快紅血球細胞生成素(EPO)、或者促進血管新生,並適應新陳代謝,從而加快氧氣輸送,這就是細胞的缺氧保護機制
2)氧氣正常時,「缺氧誘導因子」會被㧕制,以避免過度反應。
3)氧氣會傳輸營養、轉換能量。但是,缺氧狀態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你生存,也能讓你滅亡。這取決於缺氧的是什麼部位。
4)激活缺氧保護機制,加快供氧,能治療貧血、中風、突發性心臟病等因缺氧而導致的疾病。
5)抑制缺氧保護機制,阻斷供氧,卻能消滅同樣依靠氧氣生存的癌細胞。

獲得了諾獎,卻冶不好妻子的癌症

威廉·凱林在接到獲諾貝爾獎電話時,正值當地時間凌晨4時50分,隨後睡意全無,於是他向諾貝爾獎官方發送了自己的一張即時自拍照。照片中,他身後那張美麗的女性照片,正是他的亡妻卡羅琳(Carolyn Mary Kaelin)。[16]

卡羅琳34歲那年就成為傑出的乳腺腫瘤手術專家,是當時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最年輕的女性高管。事業蒸蒸日上的卡羅琳卻在42歲那年被診斷出乳腺癌。

在妻子患病期間,凱林照顧陪伴其妻子,與她共同抵抗病魔。凱林不曾停滯對癌症的研究,就是希望可以應用於妻子身上,幫助妻子早日痊癒。然而事與願違,2015年卡羅琳還是難逃癌症的魔爪,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研究了一輩子癌症的凱林在其妻子去世四年後,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獲獎的當天,那一張自拍照是想告訴整個世界:「我和我的妻子,一起獲獎。」他感慨:「我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治不好你的癌症...」[16][17]

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凱林還主動提起了他已故的妻子:「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英雄,我所做的任何事中最好的搭檔。」 凱林甚至表示,在妻子死後,他甚至不願獲得這樣的獎項,他説:「如果沒有Carolyn,接受如此美妙的認可,那將是苦樂參半,太令人心碎了。」[18]

凱林的期望

時至今日,沒找到任何兩個癌種類似。凱林的願望之一是,未來二十年,希望可以在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找到治療絕大多數癌症的方法。[19]

作為一名醫學從業者,凱林有一個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藥治癒所有的癌症。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凱林又有着嚴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學論文的數據(即「論文篇數」)十分「臃腫」(即「重量不重質」),他希望科學家能夠圍繞科研的核心、踏實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華而不實的數據。[20]

凱林說:「做自己喜愛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僅僅為了謀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你所熱衷的,同時也適合你才能的工作,這是一件幸運的事。[4]

視頻

訪談威廉·凱林:傳奇的人生也有遺憾

氧氣感知研究斬獲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 英美3科學家共享殊榮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威廉·凱林坦言自己的第一次實驗室經歷是場災難
  2. 兩位諾獎得主 10/2019 將來上海臨港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3. 專訪威廉·凱林:「我獲了諾貝爾獎,卻治不好你的癌症...」
  4. 4.0 4.1 專訪諾獎新得主凱林:對科學家的獎勵應基于思想和工作的質量
  5.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威廉·凱林:大學第一次實驗經歷是場災難
  6. 2019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威廉·凱林:科學家的工作與釣魚類似
  7. 威廉·凱林說,成功秘訣跟釣魚有關,而釣魚成功的秘密是知道在哪裡捕魚
  8. 8.0 8.1 2019諾獎得主威廉·凱林:希望新發現能預防或治療心臟病和中風
  9.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得主,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0. 10.0 10.1 諾獎得主威廉·凱林:正參與HIF-1相關藥物研發
  11. William G. Kaelin Jr., MD
  12. 研究「細胞怎麼呼吸」可用於治療癌症,3英美學者獲諾貝爾醫學獎
  13. 諾貝爾醫學獎花落三家 表彰他們發現細胞氧感知機制
  14.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9
  15.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解:全球癌症患者福音
  16. 16.0 16.1 「我獲了諾貝爾獎,卻治不好你的癌症...」
  17. 2019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傳奇人生也有遺憾
  18. 諾獎得主威廉凱林獲獎後和實驗室歡呼慶祝,並特別提及妻子
  19. 威廉·凱林:「學會不斷爬坡,永遠不要走平路」
  20. 威廉·凱林受邀參加論壇時還是拉斯克獎得主,就在 10/2019 成了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