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娄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娄妃
[ 原图链接]

本 名: 娄素珍

别 名: 娄妃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西广信府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1519年

主要作品: 春游 送别 题《采樵图》 西江绝笔

娄妃(?-1519)原名娄素珍,江西广信府(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人,明朝诗人,书法家。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五世孙宁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明朝大儒、著名理学家娄谅的孙女。 丈夫朱宸濠曾特意派人前往江苏苏州,把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称的唐伯虎请来南昌做她的老师。唐伯虎诗、书、画样样称绝,娄妃在他的指导下,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引得江南文人学士,也因倾慕娄妃的才艺而纷纷聚集到宁王府。一时间,南昌百花洲畔,文才荟萃,抚琴作画,对弈吟诗,一派文风兴盛之势。[1]

人物生平

娄素珍出生于江西广信府一个书香门第,其祖乃成都训导、理学家娄谅( 1422-1491),字克贞,号一斋,后人誉之为“名儒高足,心学前驱”,主要著作有《日录》 40卷、《三礼订讹》 40卷,其中《春秋本意》 12篇为名著,皆失;其父娄性,字原善,号野亭,明成化十七年( 公元1481年)进士,官至郎中,撰写过《白鹿洞田记》等。娄素珍自幼耳濡目染,从小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娄素珍16岁时,远在南昌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五世孙朱宸濠得知其容貌秀丽,富有才情便亲赴广信府下聘将其娶进门。宁王对娄妃百般宠爱,特意在南昌的南湖为她盖了一座杏花楼,以供娄妃读书绘画。娄妃色美而工词章,性贤明,晓大义。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欲反,娄妃多次泣谏劝阻,曾写《题采樵图》诗一首:“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再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后宁王反叛,被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即王阳明)平定,朱宸濠被擒,于槛车中泣曰:“昔纣用妇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亡其国,今悔恨何及!”朱宸濠事败,后在狱中,“每饭必别具馔祀之,言及,辄叹曰:“负此贤妇也!”娄妃也投赣江自殉。临死前,她将无限的悲哀留在自己用血泪写成的《西江绝笔》之中:“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尸身被安葬于南昌塘子河附近,清乾隆年间重修其墓,后也被毁。   娄妃自幼深受祖父娄谅的影响,从小琴棋书画样样皆精,色美而工词章。初嫁宁王,新婚燕尔,夫妻恩爱,故早期作品多描写夫妻甜蜜的婚后生活,存世的有七言绝句《春游》,主要描绘了一次与宁王并马出游,赏花论诗的浪漫场景,充满闲情逸致。(详细诗文见词条:春游) 娄妃后期的作品大多是劝诫丈夫宁王享受当下,不要做谋逆之事。现存世的作品有:题采樵图。(详细诗文见词条:题采樵图) 公元1519年,宁王谋逆前一天夜晚娄妃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送别》,规劝丈夫回头是岸,不要行谋逆之举。同年,宁王谋逆失败被王阳明所捕,娄妃临死前写下绝笔诗《西江绝笔》。(详细诗文见本词条主要作品一栏)  

艺术成就

娄妃多才多艺,《江城旧事》中记载道,娄妃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二字,勉励当时的江西官员肩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如今,这两块字碑仍留在江西省南昌市的杏花楼中。由此,娄妃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  

人物评价

明代湖广参政郑毅写诗有颂:“道义传心有定论,贤妃原是一斋孙”。汤显祖曾在此排演《牡丹亭》,发出“一尊风雨杏花楼”的慨叹。清代临川人李绂写有《过宸濠故居吊娄妃》诗,赞美娄妃的明智、贤淑和节烈:“女智莫如妇,召常闻斯言。不听妇言败,宸濠毋乃颠……吾闻娄一斋,理学承薪传。贤淑见诸孙,大节光逆藩。阳明昔志道,娄公启先鞭。于妃宜敬恭,世讲明渊源。”清代诗人张凤翥路过娄妃梳妆台,也曾赋七律一首,其中说:“青丝莫挽奸雄气,红粉终留激烈身。替想幽魂谁比洁。菱花镜里大江滨”。清代人蒋士铨曾写《一片石》《第二碑》两部传奇,哀悼娄妃。  

轶事典故

搭救唐寅 江南著名才子唐伯虎,平生最爱游历天下名山大川,而且每到一处都要吟诗作画。他早就听说滕王阁乃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却没有机会去南昌登阁一游,深以为憾。 一天,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居室里读书。当他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勾起了登游滕王阁的兴致。这时,他恰好接到了宁王朱宸濠与妻子娄妃的亲笔拜帖,邀请他来南昌一聚。于是,唐伯虎便自苏州乘船来到南昌,住进了阳春书院。 第二天,宁王朱宸濠在王府亲自为唐伯虎接风洗尘,并由娄妃作陪。娄妃名娄素珍,是明代理学名家娄谅之孙女,自小聪颖善学,多才多艺,好诗文、工书画、通棋琴,颇具贤德学识。席间,彼此一番寒暄后,娄妃提出了向他学画的要求,唐伯虎一口答应。 过了几日,唐伯虎准备到滕王阁去游览。忽然宁王府派人请他到王府赴宴,唐伯虎感到很扫兴,无奈随车马来到了宁王府。这次的宴席非常私密,仅有三人出席,即宁王、江西名士刘养正和唐伯虎。酒过三巡,刘养正说:“宁王驻守南昌的时候,派兵帮助过皇帝解决危难。皇帝曾说过与宁王平分天下的话,可却食言了。今王爷求贤若渴,慕名将才子请来,还望你我共同替王爷效劳。”唐伯虎是个聪明人,见他们如此妄议朝局,心下十分震惊,赶紧假装醉酒呕吐,被送回了阳春书院。唐伯虎回书院后闭门不出,他想,宁王不满皇上,怨言已露。南昌街巷亦传宁王有反意。因此他不敢久留,但要辞宁王而去,又找不到理由。唐伯虎觉得非常苦恼,为了解闷,便去登滕王阁。 来到滕王阁上,唐伯虎凭栏远眺,但见南浦云霞流飞,远处水天一色,江面沙鸥飞翔,顿觉心旷神怡。一时兴起,他提笔画下《落霞孤鹜图》。这时,娄妃派人寻到滕王阁,送来娄妃亲书的药方和一盘枣子、一盘梨。唐伯虎不由吃了一惊,忙展开药方,只见上面写道:“病中风寒,即刻发汗,加服当归,病体保全。” 唐伯虎看了药方,心下明白是娄妃示意他当归苏州,早(枣)离(梨)南昌。他思索片刻之后,立即大喊一声,撕破衣裳,狂奔乱跳。假装疯癫的唐伯虎被人送回阳春书院后,见人又哭又笑,又抓又踢。宁王以为他真的疯了,便派人把他送回了苏州。不久后宁王造反被俘,娄妃投江自尽,而唐伯虎却因装疯返回苏州而得以幸免。在南昌杏花楼(原娄妃住处)依然有“唐伯虎戏水处”遗迹,印证了这段动人的传说。   弘扬发绣 娄妃多才多艺,《江城旧事》中记载道,娄妃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屏翰”比喻国家重臣)二字,勉励当时的江西官员肩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如今,这两块字碑仍留在江西省南昌市的杏花楼中。由此,娄妃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娄妃死后,其贴身丫环杏花回到安义县石鼻乡,用所收集娄妃发丝绣制了一幅娄妃画像,赣发绣开始走向民间。  

人际关系

祖父:娄谅 父亲:娄性 叔父:娄忱 丈夫:朱宸濠 老师:唐伯虎  

主要作品

现存诗作,皆托讽寓意之作,颇为工巧。

春游

春晴并辔出芳郊,带得诗来马上敲, 著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送别

金鸡未报五更晓,宝马先嘶十里风。 欲借三杯壮行色,酒家犹在梦魂中。

题《采樵图

妇唤夫兮夫转听,采樵须是担头轻。 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西江绝笔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后世纪念

娄妃投江后,她的尸体并未顺流而下,而是缓缓倒流至南昌。王阳明为了表彰娄妃的义烈和贤德,在南昌城边、赣江南岸修筑了一座娄妃墓,不少文人骚客也在此题诗留念。明代上饶人、湖广参政郑毅写诗颂娄妃说:“道义传心有定论,贤妃原是一斋孙”。清代临川人李绂写有《过宸濠故居吊楼妃》诗,赞美娄妃的明智、贤淑和节烈:“女智莫如妇,召常闻斯言。不听妇言败,宸濠毋乃颠。吾闻娄一斋,理学承薪传。贤淑见诸孙,大节光逆藩。阳明昔志道,娄公启先鞭。于妃宜敬恭,世讲明渊源。槥葬以礼,彼昏徙拳拳”。清代诗人张凤翥路过娄妃梳妆台,也曾赋七律一首,其中说:“青丝莫挽奸雄气,红粉终留激烈身。替想幽魂谁比洁。菱花镜里大江滨”。   清乾隆初年,布政使彭家屏修其墓时碑题:“前明宁王庶人宸濠娄妃墓在此。”后人对娄妃最为推崇的,要数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戏剧家蒋士铨。乾隆十六年(1751年),蒋士铨应聘来修《南昌县志》,得知娄妃墓在南昌城德胜门外隆兴观侧,已荒芜不堪,便请求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为娄妃修墓。彭家屏筹款修理,并立了刻有“前明宁王庶人娄贤墓在此”字样的墓碑。蒋士铨为表彰娄妃的英烈和百姓对她的怀念之情,特编《一片石》杂剧,剧中娄妃以神女形象出现,说她死后被上帝封为“灵慈英烈贞妃”。   乾隆二十年(1755年),蒋士铨还自绘娄妃墓图,并作了《娄妃墓图》诗四首,以记当年发现和修理娄妃墓的情况。乾隆四十年(1775年)冬,蒋士铨又通过友人阮见亭引见其舅权江西布政使吴山凤,迁修娄妃墓。次年,吴山凤募捐命新建县令伍省亭修墓,并立碑建坊。为赞美吴山凤重修娄妃墓的义举,蒋士铨又创作了《第二碑》传奇曲本。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又在南昌写了《娄妃墓》一诗:贤妇言多苦,樵人不肯听。遗丘一抔在,秋草几回青。吊吉心原共,寻诗骑偶停。水仙旂猎猎,日暮自扬灵。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叔粮道邓仁堃又重修娄妃墓。光绪十九年(1893年),造屋于墓后。解放前,娄妃葬地塘子河边的地名被叫作“娄妃墓”,并设有“娄妃小学”以作为纪念。娄妃手书“屏翰”二字石刻,今仍保存完好。“屏翰”出自<诗经. 大雅. 板>:“大邦为屏,大宗为翰”喻国家之重臣。娄妃墓为南昌古迹,不幸于“文革”期间被毁,故址在今塘子河南昌港附近。  

相关视频

百家讲坛:决战鄱阳湖,王阳明厚葬娄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