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媧皇始源大花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媧皇始源大花蚤
圖片來自pansci

媧皇始源大花蚤學名Archaeoripiphorus nuwa[[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為鞘翅目大花蚤科當中一個已滅絕的物種。本種化石發現自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化石層生物群(九龍山組,中侏罗世,約1.65億年前)。

發現過程

2016年,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學生蕭昀於廣州中山大學交換期間,與中山大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一種大花蚤科 (Ripiphoridae)甲蟲的化石新種,是已知大花蚤科年代最古老的化石紀錄,產於約為1.65億年前中侏儸世的內蒙古森林。本件化石的年代早於過去依照分子序列推估大花蚤科的起源時間,將該科的歷史向前推進至侏儸紀中期。後來研究團隊將該種依照中國神話的創世女神女媧命名,稱為媧皇始源大花蚤。

形態描述

根據蕭昀等人分析的標本,本種屬於小型甲蟲,體型修長[1],長約15.5毫米,體寬5.0毫米,鞘翅長10.0毫米。全身身體光滑,表面被覆短毛。頭長2.0毫米,表面有稀疏點刻。眼睛橢圓,眼緣輕微凹陷。額楯縫(Frontoclypeal suture)不明顯。頭楯上緣輕微彎曲。上唇大致成方形,邊緣圓弧。小顎鬚(maxillary palpomere)斧狀。觸角11節,長3.4毫米。

前胸近三角形,略窄於最寬體幅,於鞘翅基部相接處稍微縮窄。前胸背板長3.5毫米,寬4.0毫米,表面有密集點刻。前緣平直截形,後緣三葉形。鞘翅長約為寬度的兩倍,表面具有密集點刻。足修長,爪式略成梳狀,脛節頂端稍寬,脛上無棘刺。中足及後足的跗節與脛節約略等長,後足的跗節略短於脛節。前足及中足皆為5個跗節,後足僅有4個跗節。

參考文獻

  1. Hsiao, Yun; Yu, Yali; Deng, Congshuang; Pang, Hong. The first fossil wedge-shaped beetle (Coleoptera, Ripiphoridae)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 2017-02-14, 0 (277) [2017-08-11]. ISSN 2118-9773. doi:10.5852/ejt.2017.2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