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克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克骥(1917-2005),曾用名陈卓凡、朱永桦。福建崇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长。1938年调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纵队政治部宣教科长,苏浙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政治办公厅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曾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功勋荣誉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开始主持编写《陈毅传》,1984年主编《粟裕军事文集》和《粟裕论苏中抗战》。2005年3月病逝。[1]

孙克骥
出生 1917年
中国福建
逝世 2005年
职业 军人

人物简历

孙克骥(1917-2005.3.11),曾用名陈卓凡、朱永桦,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加入新四军。学生时代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福州等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6年到上海,参加了共青团江苏省委领导的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同年9月回到福州,在福建发展义勇军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四军政治部报社编辑,挺进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二支队四团政治处主任,一旅新四团政治委员,苏中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支队政委,苏淅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参加了郭村战斗、黄桥战役、讨李战役和反"清乡"反"扫荡"斗争,参加了浙西第三次反顽斗争和新登、天目山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1纵队31旅政委,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参加了高邮、陇海路、苏中、盐东、盐南、涟水和淮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广州军区公安军政委,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云南省军区政委,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9年开始主持编写《陈毅传》,1984年主编《粟裕军事文集》和《粟裕论苏中抗战》。2005年3月11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9岁。[2]

生平经历

孙克骥同志1917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崇安县(今为武夷山市),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福州三民中学组建团支部,开始地下革命工作,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时期,孙克骥同志先后任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新四军支队政治部科长、新四军政治部报社编辑、纵队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苏中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郭村战斗、黄桥战役、讨李战役和反"清乡"、反"扫荡"斗争,参加了浙西第三次反顽斗争和新登、天目山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华东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高邮、陇海路、苏中、盐东、盐南、涟水和淮海等战役战斗。

1938年2月,孙克骥同志由闽浙赣特委调到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工作,负责部队的宣传教育。1945年3月起,他先后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支队政治委员、苏浙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副部长,赴浙西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参加了第三次反顽斗争和新登、天目山等战役战斗,与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为巩固壮大苏浙皖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

孙克骥同志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一旅政治委员、华东海军政治办公厅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高邮、陇海路、苏中、盐东、盐南、涟水和淮海等战役战斗。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他指挥部队采取轮番守备的战法,以连续的反冲击和白刃格斗,予敌重大杀伤,创造了华中战场解放战争初期阵地防御战的范例;在淮海战役中,他率领部队先后参与了围歼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指挥部队以坚决勇猛的战斗行动,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打得敌人闻风丧胆。1949年2月,孙克骥同志奉华东野战军党委的命令,作为陈毅的代表前往上海、南京等地,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成功策反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及其所属40多艘舰艇在南京起义,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和组建海军部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孙克骥同志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广州军区公安军兼广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云南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孙克骥同志受到打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担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期间,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平反冤假错案、批判"两个凡是"、解决"三支两军"遗留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离职休养后,他仍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勤奋地为党工作,主持编写了《陈毅传》、主编《粟裕军事文选》和《粟裕论苏中抗战》等书,出版发行了《夕拾集》,为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孙克骥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3]

孙克骥简介

孙克骥出生于福建省武夷山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地下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新四军支队政治部科长、新四军政治部报社编辑、纵队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苏中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郭村战斗、黄桥战役、讨李战役和反"清乡"、反"扫荡"斗争,参加了浙西第三次反顽斗争和新登、天目山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华东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高邮、陇海路、苏中、盐东、盐南、涟水和淮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云南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

孙克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南京军区原顾问孙克骥同志(副大军区职),因病于2005年3月11日10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孙克骥同志逝世后,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梁光烈陈炳德、刘永治、朱文泉、雷鸣球、李源潮、梁保华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老同志有廖汉生迟浩田张震于永波、向守志、傅奎清、固辉、方祖岐、魏金山等。孙克骥同志的遗体于3月17日下午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火化。[4]

人物荣誉

1,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3,获一级解放勋章

4,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1.孙克骥:从武夷山走出的开国将军 www.fjsen.com 2007-08-13 09:07 来源:闽北日报

2.颇有鲁迅之风的儒将孙克骥_新闻中心_新浪网

3.中国武夷山市政府网- 《孙克骥将军奋斗的一生》出版发行

4.孙克骥:从武夷山走出的开国将军_孙克骥

5.孙克骥将军珍贵文物回归故里-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