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宁德七都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德七都镇
Ac46e4ec0c7441e99b294e6398e27dd8七都镇.jpg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中文名称:七都镇

别   名:峬源、峬村、尚书故里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峬源社区、官亭村、大厅村

面   积:7546公顷

人   口:32440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明代刑部尚书林聪故里、北山畲族风情村、北溪旅游区

机   场:福建霞浦水门机场

火车站:宁德站

车牌代码:闽J

特   产:寸金鱼、缢蛏、倒刺鲃、白对虾、香鱼、红蟳、龙眼、荔枝、草莓等 

七都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下辖20个村(居),是宁德市唯一的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蕉城区潜在工业腹地,是上汽宁德基地宁德时代新能源三期的所在地。七都镇居市境东部,104国道过境。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7546公顷,常住人口32440人。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1]

历史状况

七都镇,旧称峬源、峬村,风光别样,民风淳朴。既有巍峨磅礴的连绵山脉,又有日出朝霞,满目金辉的宜情海景。由镇区塔兜山和和乾村瓦楼冈及碑头山古遗址的发掘,就可以表明早在青铜器时代七都溪流域就有人类定居。并且最终于明代在此设都。陆游往年曾写诗《西窗怀旧》,中游“伤心西窗梦,同在峬村折荔枝”的诗句。七都镇也是宁德历史上名人林聪的故里。 1958年设七都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辖官亭、浿河、黄厝、大厅、三乐、河墘、三屿、漈头、马坂、外洋、小溪、北山、西林、陈厝、许厝、飞竹、东岐、淡坪、牛埕、黄连坑、西坡塘21个村委会和峬源居委会。

经济发展

七都镇是个水果种植大镇,主产茶叶、草莓、龙眼、橙等。2002年初成立社会服务联动网服务中心,由农技、经管、茶技、水技等10多个涉农部门组成成员单位。三年来,共成立了六都草莓、七都龙眼、官亭竹编、南阳养殖、北山中草药等农业协会5个;建立了10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确定了21 户生产经营户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风光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风光 作为示范大户,3个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同时,中心还将信息网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和企业,在六都、北山、官亭竹编厂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近年来,七都镇联动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服务“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成立龙眼产业协会和建立示范基地,聘请嫁接技术工22人,历时34天,引进“松风本”、“立冬本”良种接穗34000多枝,顺利完成面积1700多亩24300多株龙眼的高接换种改良,为七都镇龙眼增产增收打下了扎实基础。[2]

旅游资源

总投资1.2亿元的蕉城区七都镇北溪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期800亩的计划用地已完成400亩征地任务;独具畲族风情特色的北山旅游功能园区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在抓紧推进中。 吸引生态旅游项目落地,推进生态型集镇建设,是七都镇持续运作,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成功实例。该镇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加强全镇生态建设规划,推进绿化、卫生、环保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为生态型集镇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北溪旅游度假休闲区。建设一个以天然的山水景观为基础,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绿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基地,该休闲园区以七都溪流域为主,从七都溪流域入海口处到官昌水库库区延伸,包括休闲观光区、生态保护区、配套服务区、汽车旅馆等,努力融入闽东北亲水游路线,作为屏南白水洋、三都澳景区的连接点和辐射点以及中心城市的后花园进行规划建设。 畲族风情旅游功能园区。充分挖掘畲族民族特色、人文资源,开发以北山为中心的畲族风情旅游,打造“中华龙港畲族村”品牌,建设五大功能区(入口区、畲族村寨、畲族风俗风情街、中心湖区、畲族户外活动区)与上金贝村景区连接,形成蕉城区具有畲族风情特色的景区,与上金贝景区联合打造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 林聪故居文化旅游功能园区。林聪故居遗存下来的文物众多,规划建设以林厝祖厅、少保祠为中心,林聪御葬墓、尚书生母御葬墓为辅并结合遗存文物建设尚书里文化公园,以冠英牌坊、都宪牌坊为主建设尚书里文化广场,打造“一厅一祠二墓一公园一广场”的历史名人林聪故居文化旅游功能区。

视频

福建宁德市七都镇官昌水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