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全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安全文化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分类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目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安全文化】对文化和安全这两个使用频率极高,又似乎十分浅显易懂的概念有了与以往大不一样的新的认识,单从词语看,安全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从本质上看,安全就是一种文化,是最原始的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始祖。在当今充满现代气息的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中,安全文化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当代科技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人文伦理、文化教育等社会效力的体现;它是文学艺术、美学人学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人性修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哲学殿堂;它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它是全人类获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际规范及戒律标准。

发展

安全文化的最先提出就是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之后,为了就是解决核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史。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机械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早期的机械在设计中并不考虑操作的安全问题,所以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工业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事故频发倾向论,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预防事故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开除就可。

其后,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调查了大量的工业事故,统计得出,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并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论。

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使预防事故的重点从人开始向物(设备)开始转移。

之后,更加复杂的设备、工艺和产品的诞生,在研制、使用和维护这些复杂系统的过程中,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同一时期,本质安全的理念出现在工业安全领域。无论是系统安全还是本质安全,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预防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产品的设计者,而非操作者或设备本身。

随后的,管理失误论开始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在于: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管理层。

此时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震惊全世界,纵然采取“纵深防护”防护策略、系统本质安全程度非常高的核电站仍然会发生事故,对此国际核安全小组(NASG)提出了以安全文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原则,随后安全文化理念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核安全领域。

工业安全领域,在发展安全文化过程中,意识到预防工业事故必须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