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定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定镇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地处平江县东部,东与三市镇接壤,南与福寿山镇相伴,西抵浏阳市社港镇,北连三阳乡,行政区域面积167.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安定镇户籍人口为76718人。

清代时期,为故县乡;1995年,将原安定、长田、大桥3个乡合并为安定镇。截至2020年6月,安定镇辖3个社区、3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官塘村。

2019年,安定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1]

历史沿革

安定地区在宋元时期,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史称南阳屯。那时,经礼贤招贤馆、过南阳郡有一条直达幽州古城的官道,史称"南阳古道"。

明清时期,安定属顺天府大兴县礼贤巡检司管辖。解放战争时期为大兴县一、四区管辖。

1948至1949年春,大兴县人民政府曾驻小营(兴安营)。

1956年分设白塔,小营(兴安营),杜店屯3个乡。

1958年政社合一, 建安定公社,成立人民政府,时地域包括今礼贤、魏善庄、安定等三个乡镇。

1961年礼贤、魏善庄划出。

1983年公社改乡。

1989年底设建制镇,称安定镇。辖徐柏村、于家务、通州马房、前野厂、后野厂、高店、沙河村、站上村、前安定、后安定、堡林庄郑福庄、潘家马房、驴房、兴安营、善台子、伙达营、汤营、车站村、周园子、皋营、佟营、大渠、东白塔西白塔、洪士庄、杜庄屯、东芦各庄、西芦各庄、前辛房、后辛房、马各庄、佟家务33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安定镇辖堡林庄村、后安定村、前安定村、沙河村、站上村、高店村、后野厂村、前野厂村、杜庄屯村、洪士庄村、潘家马房村、郑福庄村、驴房村、兴安营村、善台子村、西芦各庄村、东芦各庄村、安定车站村、汤营村、伙达营村、通州马房村、于家务村、后辛房村、前辛房村、西白塔村、东白塔村、周园子村、徐柏村、皋营村、马各庄村、佟家务村、大渠村、佟营村3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镇域面积78平方公里。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海拔22米,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11.9摄氏度。平均降水量568毫米,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较好。北距京城30公里,西到黄村卫星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20公里,京津铁路、京沪高铁穿境而过。

人口

2010年,安定镇常住户数7886户,其中户籍户数7427户,外来户数64户,常住人口25990人,其中户籍人口25808人,外来人口182人。全镇从业人员15746人,其中第一产业10748人、第二产业2753人、第三产业2245人 截止2017年,常住人口30824人。[2]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安定镇财政收入完成5092万元,同比增加380万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711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完成76754万元,同比增加13640万元,增长21.6%;农业总产值完成31004万元,同比增加1773万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550万元,同比增加2873万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5073万元,同比增加949万元,增长3.9%。

农业

2010年,安定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830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粮食总产2200万公斤;完成夏秋两季的粮食直补面积59878亩,补贴金额462.9万元人民币;果品总产量10002万公斤,实现果品总产值1130万元人民币;举办果树培训班12次,培训人员达600人次;家禽总存栏40万头(只),畜牧总产值10553万元人民币,占农业总产的42.7%,同比增长3.1%。

2010年,安定镇引进了毛冬瓜品种,发展规模冬瓜,冬瓜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效益同比增长了30%。增加保护地面积,在于家务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新增加大棚种植面积350亩。

2010年,安定镇桑椹总产量达到了1588吨,同比减少1172吨,主要是因为实行了果桑嫁接换优,导致桑果产量减少。其中企业收购1358吨,农户自销230吨,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2家企业的日加工能力总和达到180吨,确保能够及时解决桑椹收购加工问题。

2010年,安定镇有果树面积2400亩,利用现有果树资源发展"一带,四园"旅游观光。一带是指前安定、后安定村至前、后野厂5000亩农业观光采摘带;四园是指御林古桑园、贾尚梨园、圣泽林庄园和东方大地果园,一期建设全部完成。新修道路46668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23268平方米,石渣路2.34万平方米,竹篱笆7960米,竹门楼9个,桥涵21座,新打机井6眼,安装节水管道1670米,对青安路后安定段东侧,庞采路前安定段北侧的环境进行整理、绿化、美化。对双塔寺遗址和文明古树银杏树进行了维修和维护,改善了安定镇东部农业观光旅游采摘带的环境。结合桑椹节的举办,对民俗旅游户进行了培训。

工业

2010年,安定镇北工业区已经有13个项目签约入区,投资总额6亿元,其中11个项目建成投产。东工业区投产企业6家,累计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在建项目2家。共引进3家规模企业,分别是:北京市大禹王防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24.95亩,主要生产防水材料,投产后可安排本地200余名劳动力就业;北京同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占地面积35亩,以机械制造为主;多元环球水务公司项目,占地213.3亩,总投资4500万美元,主要业务是水处理及环保材料,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5亿元,实现年税收4160万元,可解决本地300余名劳动力就业。

龙头企业

2010年,安定镇工业园区主要运营企业有北京天冰冷饮有限公司,占地98.3亩,总投资规模5500万元人民币,主要产品为冰淇淋系列产品,产值完成4307万元人民币,销售收入4454元人民币,利润31.5万元人民币,实现利税23.9万元人民币;北京绿康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3000平方米新车间,2500平方米的库房和3条榨汁灌装流水线,共推出9个新产品投入市场,销售收入700万元人民币,利润30万元人民币,实现利税9.5万元人民币;北京帝超装饰装潢设计有限公司,占地36.4亩,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进行商业展板的制作和商业装饰装潢,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人民币,利润120万元人民币,解决当地6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北京光明橡塑制品厂,占地27亩,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3]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2010年,安定镇完成安定中街(西起西环路,东至安定路,全长1995米)、滨河东路(北起安定中街,南至黄徐路,全长766米)、工业区西路(北起安定北街,南至南环路,全长1009米)3条道路工程,地点位于安定镇老镇区内,道路总长3770米,同步实施管线、交通、照明、绿化工程,总投资5288万元人民币,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安排补助资金3771万元人民币。共投资5276万元,完成雨水、污水、给水管线施工共计6058米,道路沥青混凝土铺设共计37821平方米,及相应的路灯、步道等设施建设。

2010年,安定镇完成对马各庄、前辛房、后辛房等10个村的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完成对前安定、后安定、东白塔3个村街坊路建设,共硬化路面13.25万平方米,挖掘排沟1.3万米。其余11个村的街坊路建设的主要工程也基本完成;郑福庄和于家务2个村的街坊路建设正在准备过程中。实施户厕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户厕改造2266座,涉及沙河、潘马房、驴房等9个村。做好多功能厅建设,在前安定、后安定、东白塔3个村内建设多功能厅各1座。

安定镇2010年分别被北京市和大兴区确定为42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和4个新市镇之一。

文化事业

2010年,安定镇共有民间小剧团、农民秧歌队50多个开展了"星火工程文艺演出、镇域内戏曲调演等文娱活动100多场";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采"才艺展示大赛,共有19个村77人报名参赛。

社会保障

2010年,安定镇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种用工洽谈会13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377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805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37人。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共参合21244人,参合率达到了97.5%。

2010年,安定镇有优抚对象40户41人,共支出优抚对象抚恤金31.59万元人民币;城乡低保对象251户504人,共支出救助资金53.51万元;为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用5.4万元。[4]

风景名胜

民俗旅游

前野厂村位于安定镇东部永定河古河滩地,北临庞采路,西测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桑树园,自东汉年间就有史料记载,到明清时期该地所产桑椹已成为皇家贡品,南侧紧临万亩次生林,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明显。

前野厂村有二百户村民,随着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该村农业旅游野开始进行建设发展,同时作为安定镇的文化先进村,先后建设了"文化大院",并成立了锣鼓秧歌队。2003年已有7家民俗旅游户挂牌营业。营业农家严格按照北京民俗旅游户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每户都有专职服务人员并且持有卫生证,可同时接待150人食宿。

其周围其他景区有: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天伦星明湖度假村,半壁店森林公园,安定圣泽林精品梨园,驱车不过20分钟。交通便利,不必舟车劳顿,是一个观光采摘、假日休闲为一体的民俗旅游好去处。

御林古桑园

安定御林古桑园,是安定镇的地域明珠,被国家林业局2004年正式批准建立的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叠翠环抱,古朴韵华。园内枝叶繁茂的百年古桑,欧洲风情的别墅小屋,绿树华盖的碎石小路、水波荡漾的清潭绿水和起伏延伸的天然草坪,构成了一幅幅清幽雅致的园林画卷。置身京南唯一的万亩天然氧吧中间,游园、采摘累了,您可以在御林古桑园就近走进淳朴好客的民俗旅游户家中,领略一番安定新农村的绿海田园美景,饕餮一顿绿色无污染的农家珍馐美食。

圣缘寺

圣缘寺位于大渠村东口外。修建工程极大,山门大殿都是雕梁画栋,殿内四壁彩绘精美,中央高大佛像和两边十八罗汉塑像都是全身,栩栩如生。院中有大槐树一棵,主干高有16米左右,主干圆径为3.66米,枝繁叶茂,夏日纳凉可容纳数十人。树之东侧,有高达两米,宽1.5米大方碑一座,碑文为汉、满两种文字,其中有一段记载: "本圣缘寺于大辽元年重修,西南距礼贤八里,北距南阳屯八里"等字样,该寺至解放初期尚保存完好.1953年,因改建学校而将殿内一切设施悉被拆毁,大碑被推倒深埋地下,大槐树于1983年3月6日夜被大火烧毁,至今大槐树残壳尚在大殿遗址尚存。

双塔寺遗址银杏树

双塔寺遗址银杏树位于前安定村南。该树身高16米,主杆直径为1.78米,周长5.6米,按年轮验证该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树位于前安定村南约一公里。此处原有古刹一座,名为双塔寺。据1958年文物调查记载,树南不远,原有明朝景泰五年五月"重修双塔寺石碑"一座,其文曰:"都城正阳门外二十里南海子之南,乃顺天府大兴县之礼贤,社北南阳屯,总离京七十余里,有古刹曰双塔寺,相传汉光武时原有双砖塔,而今以为名焉。"

东白塔清真寺

东白塔清真寺建于公元1596年(明万历23年)。当时该村只有几十户回民,修建的清真寺规模不大,但该寺东侧向北的街门修建的精致雅观。为了纪念这座寺的建成,在完竣时期,曾刻了一块长2尺宽约1尺许德木牌,放在大殿顶上。以后经两次重修都给予保存(因该牌将当时的村名、捐资人名及竣工年限都详细刻上)放于殿顶上密处。第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康熙37年(公元1669年),第二次重修是民国30年(公元1941年)。这次重修时,大殿尚极完好,但因为东白塔村的人口增加,在各民族习惯节日礼拜时容纳人少,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并提高建筑质量,扩大了面积,但对角门仍然保存,一直到1958年后拆毁。清真寺总占面积为1500平方米,做西朝东的正殿占250平方米,南配房10间占200平方米,北配房10间占200平方米,寺前设有50平方米高台。[5]

历史传说

传说之一:

明初燕王朱棣扫北时,大军曾驻扎在南阳屯。因这里水草肥美,适合军队驻屯休养,遂把南阳屯改成了"安定"。安定作为朱棣统帅的几十万明军的总大营,营寨绵延周边几十里。为便于往来送信的军士了解各处营寨所在,各营寨的房舍都根据各自职能张挂了标记。如"伙房"、"水房"、"驴棚"、"马棚"等。因战马较多,马棚也就多,便把营寨统兵将领的姓氏加在前面,如:"潘马棚"、"通马棚"、"查马棚" 等。后来,明朝从各地移民来此地垦荒。最早到来的移民大多暂居在当初军队遗留下来的房舍里,并按原籍语言习惯改"水"为"汤","水房"便成了"汤营",又把"驴棚"的"棚"改为"房",成了"驴房"、"潘马房"等。

传说之二: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回途经此地驻跸南阳屯,一夜平安无事,即降旨改南阳屯为安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