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定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地處平江縣東部,東與三市鎮接壤,南與福壽山鎮相伴,西抵瀏陽市社港鎮,北連三陽鄉,行政區域面積167.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安定鎮戶籍人口為76718人。
清代時期,為故縣鄉;1995年,將原安定、長田、大橋3個鄉合併為安定鎮。截至2020年6月,安定鎮轄3個社區、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官塘村。
2019年,安定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1]
歷史沿革
安定地區在宋元時期,人煙稀少,一片荒涼,史稱南陽屯。那時,經禮賢招賢館、過南陽郡有一條直達幽州古城的官道,史稱"南陽古道"。
明清時期,安定屬順天府大興縣禮賢巡檢司管轄。解放戰爭時期為大興縣一、四區管轄。
1948至1949年春,大興縣人民政府曾駐小營(興安營)。
1956年分設白塔,小營(興安營),杜店屯3個鄉。
1958年政社合一, 建安定公社,成立人民政府,時地域包括今禮賢、魏善莊、安定等三個鄉鎮。
1961年禮賢、魏善莊劃出。
1983年公社改鄉。
1989年底設建制鎮,稱安定鎮。轄徐柏村、於家務、通州馬房、前野廠、後野廠、高店、沙河村、站上村、前安定、後安定、堡林莊、鄭福莊、潘家馬房、驢房、興安營、善台子、伙達營、湯營、車站村、周園子、皋營、佟營、大渠、東白塔、西白塔、洪士莊、杜莊屯、東蘆各莊、西蘆各莊、前辛房、後辛房、馬各莊、佟家務3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安定鎮轄堡林莊村、後安定村、前安定村、沙河村、站上村、高店村、後野廠村、前野廠村、杜莊屯村、洪士莊村、潘家馬房村、鄭福莊村、驢房村、興安營村、善台子村、西蘆各莊村、東蘆各莊村、安定車站村、湯營村、伙達營村、通州馬房村、於家務村、後辛房村、前辛房村、西白塔村、東白塔村、周園子村、徐柏村、皋營村、馬各莊村、佟家務村、大渠村、佟營村3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安定鎮位於大興區東南部,鎮域面積78平方公里。地處永定河沖積平原,海拔22米,地勢平坦,年平均氣溫11.9攝氏度。平均降水量568毫米,地下水源充足,水質較好。北距京城30公里,西到黃村衛星城18公里,東距河北廊坊20公里,京津鐵路、京滬高鐵穿境而過。
人口
2010年,安定鎮常住戶數7886戶,其中戶籍戶數7427戶,外來戶數64戶,常住人口25990人,其中戶籍人口25808人,外來人口182人。全鎮從業人員15746人,其中第一產業10748人、第二產業2753人、第三產業2245人 截止2017年,常住人口30824人。[2]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安定鎮財政收入完成5092萬元,同比增加380萬元,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711元,同比增長12%;工業總產值完成76754萬元,同比增加13640萬元,增長21.6%;農業總產值完成31004萬元,同比增加1773萬元,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0550萬元,同比增加2873萬元,增長16.3%;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25073萬元,同比增加949萬元,增長3.9%。
農業
2010年,安定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8308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糧食總產2200萬公斤;完成夏秋兩季的糧食直補面積59878畝,補貼金額462.9萬元人民幣;果品總產量10002萬公斤,實現果品總產值1130萬元人民幣;舉辦果樹培訓班12次,培訓人員達600人次;家禽總存欄40萬頭(只),畜牧總產值10553萬元人民幣,占農業總產的42.7%,同比增長3.1%。
2010年,安定鎮引進了毛冬瓜品種,發展規模冬瓜,冬瓜產量和品質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效益同比增長了30%。增加保護地面積,在於家務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新增加大棚種植面積350畝。
2010年,安定鎮桑椹總產量達到了1588噸,同比減少1172噸,主要是因為實行了果桑嫁接換優,導致桑果產量減少。其中企業收購1358噸,農戶自銷230噸,實現銷售收入200多萬元。2家企業的日加工能力總和達到180噸,確保能夠及時解決桑椹收購加工問題。
2010年,安定鎮有果樹面積2400畝,利用現有果樹資源發展"一帶,四園"旅遊觀光。一帶是指前安定、後安定村至前、後野廠5000畝農業觀光採摘帶;四園是指御林古桑園、賈尚梨園、聖澤林莊園和東方大地果園,一期建設全部完成。新修道路46668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23268平方米,石渣路2.34萬平方米,竹籬笆7960米,竹門樓9個,橋涵21座,新打機井6眼,安裝節水管道1670米,對青安路後安定段東側,龐采路前安定段北側的環境進行整理、綠化、美化。對雙塔寺遺址和文明古樹銀杏樹進行了維修和維護,改善了安定鎮東部農業觀光旅遊採摘帶的環境。結合桑椹節的舉辦,對民俗旅遊戶進行了培訓。
工業
2010年,安定鎮北工業區已經有13個項目簽約入區,投資總額6億元,其中11個項目建成投產。東工業區投產企業6家,累計固定資產投資9.1億元;在建項目2家。共引進3家規模企業,分別是:北京市大禹王防水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7000萬元,占地24.95畝,主要生產防水材料,投產後可安排本地200餘名勞動力就業;北京同心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7300萬元,占地面積35畝,以機械製造為主;多元環球水務公司項目,占地213.3畝,總投資4500萬美元,主要業務是水處理及環保材料,投產後預計年產值4.5億元,實現年稅收4160萬元,可解決本地300餘名勞動力就業。
龍頭企業
2010年,安定鎮工業園區主要運營企業有北京天冰冷飲有限公司,占地98.3畝,總投資規模55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產品為冰淇淋系列產品,產值完成4307萬元人民幣,銷售收入4454元人民幣,利潤31.5萬元人民幣,實現利稅23.9萬元人民幣;北京綠康源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3000平方米新車間,2500平方米的庫房和3條榨汁灌裝流水線,共推出9個新產品投入市場,銷售收入700萬元人民幣,利潤30萬元人民幣,實現利稅9.5萬元人民幣;北京帝超裝飾裝潢設計有限公司,占地36.4畝,總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進行商業展板的製作和商業裝飾裝潢,年銷售收入達1500萬元人民幣,利潤120萬元人民幣,解決當地60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北京光明橡塑製品廠,占地27畝,總投資2800萬元人民。[3]
社會事業
城鄉建設
2010年,安定鎮完成安定中街(西起西環路,東至安定路,全長1995米)、濱河東路(北起安定中街,南至黃徐路,全長766米)、工業區西路(北起安定北街,南至南環路,全長1009米)3條道路工程,地點位於安定鎮老鎮區內,道路總長3770米,同步實施管線、交通、照明、綠化工程,總投資5288萬元人民幣,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從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補助資金3771萬元人民幣。共投資5276萬元,完成雨水、污水、給水管線施工共計6058米,道路瀝青混凝土鋪設共計37821平方米,及相應的路燈、步道等設施建設。
2010年,安定鎮完成對馬各莊、前辛房、後辛房等10個村的村莊進行了整體規劃。完成對前安定、後安定、東白塔3個村街坊路建設,共硬化路面13.25萬平方米,挖掘排溝1.3萬米。其餘11個村的街坊路建設的主要工程也基本完成;鄭福莊和於家務2個村的街坊路建設正在準備過程中。實施戶廁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戶廁改造2266座,涉及沙河、潘馬房、驢房等9個村。做好多功能廳建設,在前安定、後安定、東白塔3個村內建設多功能廳各1座。
安定鎮2010年分別被北京市和大興區確定為42個重點建設小城鎮之一和4個新市鎮之一。
文化事業
2010年,安定鎮共有民間小劇團、農民秧歌隊50多個開展了"星火工程文藝演出、鎮域內戲曲調演等文娛活動100多場";開展"新農村、新農民、新風采"才藝展示大賽,共有19個村77人報名參賽。
社會保障
2010年,安定鎮共舉辦和組織參加各種用工洽談會13場,完成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377人;拓寬就業渠道,實現農村勞動力就業805人;完成失業人員再就業137人。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共參合21244人,參合率達到了97.5%。
2010年,安定鎮有優撫對象40戶41人,共支出優撫對象撫恤金31.59萬元人民幣;城鄉低保對象251戶504人,共支出救助資金53.51萬元;為優撫對象報銷醫療費用5.4萬元。[4]
風景名勝
民俗旅遊
前野廠村位於安定鎮東部永定河古河灘地,北臨龐采路,西測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古桑樹園,自東漢年間就有史料記載,到明清時期該地所產桑椹已成為皇家貢品,南側緊臨萬畝次生林,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明顯。
前野廠村有二百戶村民,隨着周邊旅遊資源的開發,該村農業旅遊野開始進行建設發展,同時作為安定鎮的文化先進村,先後建設了"文化大院",並成立了鑼鼓秧歌隊。2003年已有7家民俗旅遊戶掛牌營業。營業農家嚴格按照北京民俗旅遊戶標準的要求進行建設,每戶都有專職服務人員並且持有衛生證,可同時接待150人食宿。
其周圍其他景區有: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天倫星明湖度假村,半壁店森林公園,安定聖澤林精品梨園,驅車不過20分鐘。交通便利,不必舟車勞頓,是一個觀光採摘、假日休閒為一體的民俗旅遊好去處。
御林古桑園
安定御林古桑園,是安定鎮的地域明珠,被國家林業局2004年正式批准建立的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疊翠環抱,古樸韻華。園內枝葉繁茂的百年古桑,歐洲風情的別墅小屋,綠樹華蓋的碎石小路、水波蕩漾的清潭綠水和起伏延伸的天然草坪,構成了一幅幅清幽雅致的園林畫卷。置身京南唯一的萬畝天然氧吧中間,遊園、採摘累了,您可以在御林古桑園就近走進淳樸好客的民俗旅遊戶家中,領略一番安定新農村的綠海田園美景,饕餮一頓綠色無污染的農家珍饈美食。
聖緣寺
聖緣寺位於大渠村東口外。修建工程極大,山門大殿都是雕樑畫棟,殿內四壁彩繪精美,中央高大佛像和兩邊十八羅漢塑像都是全身,栩栩如生。院中有大槐樹一棵,主幹高有16米左右,主幹圓徑為3.66米,枝繁葉茂,夏日納涼可容納數十人。樹之東側,有高達兩米,寬1.5米大方碑一座,碑文為漢、滿兩種文字,其中有一段記載: "本聖緣寺於大遼元年重修,西南距禮賢八里,北距南陽屯八里"等字樣,該寺至解放初期尚保存完好.1953年,因改建學校而將殿內一切設施悉被拆毀,大碑被推倒深埋地下,大槐樹於1983年3月6日夜被大火燒毀,至今大槐樹殘殼尚在大殿遺址尚存。
雙塔寺遺址銀杏樹
雙塔寺遺址銀杏樹位於前安定村南。該樹身高16米,主杆直徑為1.78米,周長5.6米,按年輪驗證該樹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樹位於前安定村南約一公里。此處原有古剎一座,名為雙塔寺。據1958年文物調查記載,樹南不遠,原有明朝景泰五年五月"重修雙塔寺石碑"一座,其文曰:"都城正陽門外二十里南海子之南,乃順天府大興縣之禮賢,社北南陽屯,總離京七十餘里,有古剎曰雙塔寺,相傳漢光武時原有雙磚塔,而今以為名焉。"
東白塔清真寺
東白塔清真寺建於公元1596年(明萬曆23年)。當時該村只有幾十戶回民,修建的清真寺規模不大,但該寺東側向北的街門修建的精緻雅觀。為了紀念這座寺的建成,在完竣時期,曾刻了一塊長2尺寬約1尺許德木牌,放在大殿頂上。以後經兩次重修都給予保存(因該牌將當時的村名、捐資人名及竣工年限都詳細刻上)放於殿頂上密處。第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康熙37年(公元1669年),第二次重修是民國30年(公元1941年)。這次重修時,大殿尚極完好,但因為東白塔村的人口增加,在各民族習慣節日禮拜時容納人少,根據需要進行擴建,並提高建築質量,擴大了面積,但對角門仍然保存,一直到1958年後拆毀。清真寺總占面積為1500平方米,做西朝東的正殿占250平方米,南配房10間占200平方米,北配房10間占200平方米,寺前設有50平方米高台。[5]
歷史傳說
傳說之一:
明初燕王朱棣掃北時,大軍曾駐紮在南陽屯。因這裡水草肥美,適合軍隊駐屯休養,遂把南陽屯改成了"安定"。安定作為朱棣統帥的幾十萬明軍的總大營,營寨綿延周邊幾十里。為便於往來送信的軍士了解各處營寨所在,各營寨的房舍都根據各自職能張掛了標記。如"伙房"、"水房"、"驢棚"、"馬棚"等。因戰馬較多,馬棚也就多,便把營寨統兵將領的姓氏加在前面,如:"潘馬棚"、"通馬棚"、"查馬棚" 等。後來,明朝從各地移民來此地墾荒。最早到來的移民大多暫居在當初軍隊遺留下來的房舍里,並按原籍語言習慣改"水"為"湯","水房"便成了"湯營",又把"驢棚"的"棚"改為"房",成了"驢房"、"潘馬房"等。
傳說之二: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回途經此地駐蹕南陽屯,一夜平安無事,即降旨改南陽屯為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