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溪墩坂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安溪墩坂中学致国家之兴者在人才,成国家之才者在教育[1]。墩坂中学创校历经几度春秋变故而致成。为感念捐资助教之义举,倡导盛世兴学之良风,激励后人承传之奋进,泽及功德千秋旌懿德。特记载学校的光辉历史

校史简介

建校前身

墩坂地处安溪边境,原无中学建立,曾于1965年办墩坂农中班,1971年春季在墩坂小学办初中班,1975年秋又复办附设初中班。都因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两三年间,便自然停办。因就学之不便, 遂至失学者多,文风低落。

筹建经过

1984年由吴鉴川、吴启成等老先生及同仁志士,倡发建校运动,与海外乡侨联系,获得吴水阁先生、吴育文兄弟、吴业瑞夫妇等23位侨胞的热烈响应,慨解义囊,乐捐建校基金(人民币)一百六拾万元。由侨胞信得过有名望的吴鉴川、吴启成、吴铁芳先生、洪井女士等21人成立墩坂中学建校委员会。诚蒙安溪县府派员共商、勘地, 定柯山为校址,取名:安溪县墩坂中学。同年秋奠基开工,历经五年竣工,建校总面积八十亩。

捐资助学

墩坂村两委、侨亲、社会贤达、校友为中学办学条件创立坚实的后盾。2002年9月—2007年2月,侨胞吴业瑞夫妇又慷慨捐款39.4万元,为中学增添教学设备[2]。“家乡人办家乡事”是吴庆年先生的座右铭,他时常关心教育,多次捐资并鼓励自己的亲友为教育献爱心;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能人吴桂生先生踊跃为学校捐资并赠送录相机;勤俭办厂的吴敬烟先生不但慷慨为教育捐资,当听说学校成立大鼓、腰鼓队缺欠资金时,毫不犹豫地说:“小意思,我负责了”。老党员吴业芳同志当干部几十年勤恳节俭,一听说要设教育基金会,二话没说,就把儿子给的生活费节支的1000 元献出来;“三乡海外乡亲联谊会”会长吴金连先生,把联系海内外侨亲为教育等公益事业献策献力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事身先士卒;企业家吴炳成先生对中学屡有捐资,在2000年又捐资1.1万元为学校添置电脑,打印机各一台;陈忠谅先生捐电子琴一架;墩坂村、校友、社会贤达捐资4.5万用于学校大门改造;中学自办校以来,在所在地片区村两委、社会贤达的关心和资金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田径运动会:2000年10月,校友吴志艺先生捐资5千元作为校运会活动基金;2008年10月,吴炳成先生捐资5千元,86级(初一年1班)89届同学捐资5千元,吴安庆先生捐资2千元作为第九届校运会活动基金;2001年吴既成先生捐资4.8千元;2004年吴长川、吴振新捐资6千元,增添办公电脑一台;2005年吴进枝先生捐资1万元,赠送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1台;校友吴德育先生捐资1万元、吴晓东先生捐资5千元;校友谢章灿先生捐资4千元用于添置美术室设备;07年春节,部分校友代表欢聚一堂,同商筹备成立校友会事宜,共筹集校友会活动资金6万余元,作为墩坂、长泰中学学生考入一级、二级中学的奖金。校友们表示:以后还要不失时机地为母校创造一些更和谐的平台;2008年8月校友吴晓东先生又乐捐人民币5万元作为初三年教师奖教金;2009年吴文锻先生捐数码摄像机一台,并承诺负责中学网站维护的费用。象这样乐心于教育发展的先生和贤达真是枚不胜举,层出不穷。

学子拼搏

安溪墩坂中学自1984年再创办建校至今,已为各类高一级学校输送了2千余名合格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近4千名各类人才。如:叶睿葆现任蓬莱镇党委书记,叶昆辉、孙坚强获得博士生学位,孙财源任大坪乡副乡长,吴水彬任魁斗镇副镇长,陈海龙任白赖乡武装部部长,吴敬南在泉州市委党校当干部,任福建智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教育、医院、公安、消防等行业都显露出墩坂中学校友的形象;吴晓东、吴德育、孙松辉、吴文秋、吴志艺、孙景祥、吴文锻等经过一番拼搏,成为远近知名的企业家,象这样的知名人士比比皆是,总之一句话: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到处都活跃着校友的身影。

九四年毕业生吴小海同学考入莆田师范学校,在九五年全国“百城市奥委会主席杯自行车比赛”中,获莆田赛区第一名,其获奖的有萨玛兰奇题字的自行车长期存放在该校的陈列馆内;

昨天,你们以墩坂中学为荣;今天,墩坂中学以你们为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