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琪拉的灰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安琪拉的灰烬》以幽默生动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贫民窟孩子成长与奋斗的感人经历。面对贫穷、挫折、苦难,作者迈考特则选择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国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强奋斗的偶像。

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苦难,但是它不叫人绝望,主人公在成长着,在拼命地吸吮着苦难的乳汁成长。这成长的历程是无坚不摧的。尽管弗兰克与他的兄弟们在物质上非常贫穷,但他们总是很快乐,有很多渴望,很多梦想,很多激情,感觉很富有。令全世界无数读者为之感动。

该书平凡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数以千万的读者,并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等多项大奖。本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117周之久。美国《好书》杂志评论说,“这本书的成功靠的是真心被感动的读者的口口相传”。

这是一本好书;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到处弥漫着庸俗的享乐主义),它就更是一本好书了。——著名学者、作家 曹文轩 此书能使我们中国的数量大得惊人的穷孩子们,从自己的母亲身上,发现天使的影子……——著名作家 梁晓声 我是从下午开始读这本书的。躺在床上读,读完后是凌晨四点。合上书本,我发现有两滴冰凉的眼泪挂在腮边。 我很奇怪,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苦难,但是它不叫人绝望。我细细地琢磨着这个原因,好像有些明白了。主人公在成长着,在拼命地吸吮着苦难的乳汁成长。这成长的历程是无坚不摧的。——著名作家 高建群 教人珍惜幸福、激人迎难而上的内蕴,与引人入胜的叙事、流畅优美的文笔一起,构成了《安琪拉的灰烬》让人久读不厌的魅力。——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 《安琪拉的灰烬》堪称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影响力而又兼具人文风格的回忆录!——《纽约时报》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安琪拉的灰烬》这样能以苦中作乐、感伤而又不失乐观积极的精神感动读者。这本书的成功靠的不是夸大词的宣传,而是真心被感动的读者的口口相传。——美国《好书》杂志 一旦翻开这本精彩动人的书就不能歇手,非要看到弗兰克的童年结束为止。——《辛德勒名单》作者托马斯·肯尼利

作者简介

弗兰克·迈考特,1930年生于美国纽约,四岁即举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长大。13岁辍学。19岁只身回到美国。 1996年出版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一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全美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年度好书奖等,曾连续117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一年重印47次,印数高达150万册,创下了一连串的出版奇迹。本书现已译成25种语言全球发行,并由派拉蒙公司改编成同名电影,令数亿计的读者深深感动。2009年7月19日其在曼哈顿去世,享年78岁。 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弗兰克迈考特写道,当然,那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这儿浪费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 1930年8月19日,弗兰克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家中七子女的老大。他的酒鬼爸爸和绝望的妈妈原本是渴求脱离孤岛苦海的爱尔兰移民,在纽约相识成婚,赶上大萧条,小女儿病死,不得不带着剩下的两个儿子返回爱尔兰老家,栖息于寒冷潮湿的利默里克贫民窟,后来生下的三个儿子中,又有两个先后死于贫病。大战爆发后,丈夫去了英国打工,杳无 …

内容预览

我的父亲和母亲本该待在纽约,他们在那里相遇,在那里成婚,我也在那里出生。然而,我四岁的时候,他们却返回了爱尔兰。那时,我的弟弟小马拉奇三岁,双胞胎奥里弗和尤金只有一岁,妹妹玛格丽特已经夭亡。 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当然,那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这儿浪费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 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 人们总爱吹嘘或抱怨他们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但那根本没法和爱尔兰人的苦难相提并论:家庭贫困潦倒;父亲一无所长、醉话连篇;母亲虔诚而沮丧,坐在火炉旁哀叹个不停;牧师自以为是;教师恃强凌弱;还有那些英国人,和他们八百年来对我们所造的孽。 尤其糟糕的是———我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