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福文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福文庙是明、清江西安福县官学和孔庙的所在地[1],今为安福县博物馆使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福文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10年)。南宋绍兴十三年(1142年)迁建于今址。元军南侵进攻安福时,孔庙毁于兵火。到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县余夔按朝廷规定的形制重建。后又经几次大修,规制未改。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县博物馆成立时,借用文庙作为展览场所,并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安福孔庙始建于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历元明清29余次维修,现保留明清两代皇帝钦定的孔庙建筑样式,建筑遗存有下马碑、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东西两庑房、露台、大成殿等。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1987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吉安市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省文化厅、县政府共投资420万元对孔庙规制进行更具完备的恢复和维修,如恢复庙前广场,复建棂星门、维修泮池,重砌露台石栏杆;对庙内环境进行美化,像新增草坪面积1600平方米,增植银杏桂花等名贵树种30余棵;对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包括装修洗手间,新砌临时休息台2处,制作游览全境图及导游标志牌等。修葺一新的安福孔庙现已成为宣传安福历史文明,革命历史优秀传统的重要阵地和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宣传的主要窗口。

安福孔庙主要建筑分三进贯穿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利用层迭推进的门阙、津桥、院落来丰富空间的变化;以柱廊回折来体现殿堂的幽深肃穆;以双层出阁的屋顶和龙首飞翘的檐角来衬托门殿的庄重雄伟[2]。那青石砌筑的露台、清爽耀目的筒瓦、整齐划一的窗档格扇、以及满目的紫红四壁与绿树青草交相辉映,无不体现出孔庙的古朴典雅,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久远的文明世界。

下马碑,这块下马碑是明朝留下来的一块石刻,书“文武官员于此住轿下马”10字,下马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在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年),明宪宗下诏要求在文庙正门设立下马碑,规定文武官司员在下马碑前必须步行通过锣鼓仪仗也偃旗息鼓,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因此全国文庙皆设有下马碑,使得孔庙享受“王”一级的崇高待遇。

棂星门:四柱三门,青石质产于河北曲阳。棂星门是由乌头门演变而来的(以两立柱一横枋构成一门,柱头上染成黑色的门称为乌头门),棂星也就是天田星,古代祭天要先祭棂星,孔庙设棂星门,意思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内设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这是孔庙的一种特有形制,古代在学府前建泮池有振兴学业之说。“泮池”的来源出自周礼,按照儒家的解释,周代礼制,诸候所立国学,水只环半圈,成半璧状,称为泮池(或半璧池),秦废诸候分封之制,后世遂以州县文庙比拟诸候而设半璧池,此池深约2米,占地面积424平方米,清乾隆一十八年(1763)开池,池上建三拱圆桥,桥长18.6米,宽3.3米。

大成门距内泮池19米,面阔42米, 深14米,占地面积581平方米,开5门,左右侧于乾隆二十八年设名官祠,乡贤祠,正中双层出阁,歇山顶屋面,檐角飞翘衬托门殿的庄重雄伟,阁前饰双凤及花草纹木雕,雅丽别致,大成门前有10根高大的石质檐柱,中间两根镂孔镌刻龙凤腾云图案,纹饰繁缛,工艺考究。它的特点是凤在上、龙在下,这就印证了(孔庙维修时间)同治时期慈禧垂帘听政的政治表象。在国内很是罕见。

视频

安福文庙 相关视频

安福博物馆050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