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宏观经济”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File:宏观经济.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cyol.com/img/theory/attachement/jpg/site2/20170809/IMG45225710523.jpg 原图链接][http://theory.cyol.com/content/2017-08/09/content_16376013.htm 来自 中青在线 的图片]]]
  
'''宏观经济'''学(英语:Macroeconomics,来自希腊语前缀makro-意为“大”+经济学),是指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 ]]而言,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
'''宏观经济'''学(英语:Macroeconomics,来自希腊语前缀makro-意为“大”+经济学),是指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 而言,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ref>[http://www.doc88.com/p-1496452296899.html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道客巴巴,2018-10-18</ref> 发表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历史简介==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 国富论]] 》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恐慌或大萧条,这[[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恐慌或大萧条<ref>[https://www.sohu.com/a/284041652_189372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美国有700万人非正常死亡] ,搜狐,2018-12-24</ref> ,这[[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延续著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自动充分就业。否定了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同时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伊定律。
 
 在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延续著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自动充分就业。否定了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同时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伊定律。
第19行: 第20行: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
 +
==视频==
 +
===<center> 宏观经济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五分钟了解宏观经济 </center>
 +
<center>{{#iDisplay:o0562xsfrys|560|390|qq}}</center>
 +
<center> 宏观经济发展 </center>
 +
<center>{{#iDisplay:d30182gnauf|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2020年3月20日 (五) 11:50的最新版本

宏观经济学(英语:Macroeconomics,来自希腊语前缀makro-意为“大”+经济学),是指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发表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恐慌或大萧条[2],这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延续著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自动充分就业。否定了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同时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伊定律。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大萧条持续了十年,严重的失业现象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地,凯恩斯的理论受到其他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与托马斯·萨金特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的理论。而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视频

宏观经济 相关视频

五分钟了解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