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宏道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宏道书院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1991年被列为三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道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邑人王承裕讲学之处[1]。清道光时督学周之桢、沈兆霖先后筹资扩建.1900年改名宏道高等学堂。民国初年,陕西省在此建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38年改名省立第三职业学校——初级工业学校。1944年增设高职部分。1949年后改为三原水利学校,后水校迁往武功县,改为三原党校。1977年设三原教师进修学校和三原县城北中学。近代宏道书院著名的校友有李元鼎、张季鸾、于右任、茹欲立、李仪祉、吴宓、范紫东等。1938年重修的教学楼现保存较完整,另外校内还有较多明清石碑。

建造过程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王承裕(三原北城人)中进士,其父王恕(明兵部尚书)致仕归里,父子协力将僧舍改建为宏道书屋,次年扩建为书院。

历史沧桑

王恕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宏道门下,由是名声大振。

到了清代,宏道书院更成为西北学界之旗帜[2],省学衙署设三原,府考亦在宏道书院举行。光绪26年(公元1900),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杨世昌 范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

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陕西第三职业学校、工业职业学校。解放后改为水利学校(后迁杨凌)、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交三原县文物旅游局管理。

建筑结构

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书院曾培养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茹欲立等一批精英学子。

视频

宏道书院 相关视频

一起走入我的家乡【陕西咸阳三原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