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實物債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實物債券是一種具有標準格式實物券面的債券。在標準格式的債券券面上,一般印有債券面額、債券利率、債券期限、債券發行人全稱、還本付息方式等各種債券票面要素。有時,債券利率、債券期限等要素也可以通過公告向社會公布,而不再在債券券面上註明。

在我國現階段的國債種類中,無記名國債就屬於這種實物債券,它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面值等,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實物債券是一般意義上的債券,很多國家通過法律或者法規對實物債券的格式予以明確規定。

實物債券和憑證式債券的區別

實物債券又稱無記名債券,是以實物債券的形式記錄債權,券面標有發行年度和不同金額,可上市流通;憑證式債券,是一種儲蓄債券,通過銀行發行,採用「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的形式,從購買之日起計息,但不能上市流通。

術語解釋

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藉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債券面值指設定的票面價值,代表發行人承諾於未來某一特定日期償付給債券持有人的金額。

債券利率是政府、銀行以及企業等在國際金融市場和國內金融市場上以發行債券方式籌措資金,對債券購買者所支付的利率。

債券期限,是指從債券的計息日起到償還本息日止的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