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威市第五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宣威市第五中学(Xuanwei NO.5 Middle School),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校占地面积为78.1亩,是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校长是张前林,校训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校开设高中校本课程,设有教学班63个,教职工共有319人。

宣威市第五中学创建于1980年,1984年举办高中教育,其前身为宣威县第十中学,1996年晋升为曲靖地区重点中学,2000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2006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1]

发展历程

宣威市第五中学创建于1980年,首届招收4个初中班,1981年起每届招收6个初中班。1984年举办高中教育,招收高中班2个,1990年扩大招生规模,招收6个高中班。经过逐年增班,学校发展为现在的70个班(初中18个,高中62个),在校学生6500余人(初中1766人,高中4740人);1996年学校晋升为曲靖地区重点中学,2000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中,2006年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完中。学校现有教职工276人(其中专任教师197人),高、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58.1亩(教学区47.3亩,教师生活区10.8亩)

教学条件

宣威市第五中学建校27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全面指导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研教并举、快速发展”的主体办学思路,发扬“能吃苦、讲团结、重诚信,敢干事、争一流”的宣威精神,通过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我校办学质量逐年提高,高、初中均衡发展,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

2004年以来,总计投资3218万元,使各种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现代化教学之需要。诸如:建有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2]、电子备课室,改造了生物实验室,购置计算机220台、学生铁床550张、课桌椅900套、学生餐桌椅210套、1.5吨容量的锅炉1个,建了教室健身房以及多功能会议厅的音响设备和会议桌椅580套。建盖了54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600平方米的中心连廊、14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670平方米的厕所改造、建盖学生宿舍3300平方米。校舍面积增至42720平方米,与上世纪末的21716平方米相比,增加21004平方米,增长96.72%。此外,宣威五中的校园绿化一流,人文环境一流;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标语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年年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每年都组织高一、初一新生军训,学校环境优雅宜人、领导班子对师生关怀无微不至,所以,教师安居乐教,学生安居乐学。

教学成果

2004年上线1158人,上线率80.3%,600分以上8人,占全市总数的(16人)50% 。全市理科前20名中,五中占9人;文科前20名,五中占10人。 2005年上线1459人,上线率88.1%,600分以上65人,占全市总数的42%,杨潇、张益清分别夺取宣威高考文科和英语类第一名。

2006年上线1783人,上线率92.3%,600分以上136人,占全省的3.3%,700分以上2人,占全省的10%,曲靖市的50%,熊安哲、王传挺分别夺取宣威高考文、理科桂冠,4人分别考取清华、北大,占宣威市考取清华、北大总数的80%。

2007年高考上线2041人,上线率95.72%,上重点线498人,占宣威市的42%,曲靖市的15.7%;600分以上222人,占宣威市的51.7%,曲靖市的17.6%;理科全市前十名我校占8人,徐仙萍以679分的成绩夺取曲靖市文科第一名。2人考取清华大学,5人考取北京大学,占宣威市考取清华、北大总数(9人)的78%。

2010年以来,我校高考重点率、高分率、上线人数居宣威市第一。学校获得了“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曲靖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曲靖市文明单位”、“曲靖市无毒学校”、“曲靖市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

宣威教育

宣威市城区现有高中7所,省一级完全中学4所,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普高招生1086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8%。2003—2006年的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一个新台阶,突破了万人大关。

2004年至2008年5年间,宣威市高考上线人数依次为5331人、8293人、8818人、9826人、10509人;高考成绩连续16年保持曲靖市第一名。高考上线人数在全省人口中的比例也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我市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2.9%,高考上线人数占全省的7.1%;全省每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80人,我市为250人;全省每万人高考上线人数30人,我市为75人。这些都是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同时扩大高中规模后也给带来不小的欠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