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褶黑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密褶黑菇別名:密褶黑紅菇、小黑菇(劉波《中國藥用真菌》),密褶黑菇《全國中草藥匯編》,火炭菇、豬嘴托《福建藥物志》,火炭菌《中國藥用真菌圖鑑》
密褶黑紅菇,中藥名。為紅菇科紅菇屬真菌密褶紅菇Russuladensifolia(Secr.)Gill.的子實體。
真菌密褶紅菇,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溫中止瀉之功效。
主治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腹瀉。[1]
藥理簡介
中文名:密褶紅菇
拼音名:Mì Zhě Hónɡ Gū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ssula densifolia (Secr.)Gill.[A-garicus densifolius Secr.]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密褶紅菇的子實體。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摘,去掉泥土,曬乾,備用。
原形態
菌蓋寬4.5-12cm,平滑,中凹。棕灰色、暗灰色,後期炭黑色。蓋緣微內卷。後平展。
菌肉白色,受傷後變褐紅,後轉黑。菌榴初灰白色,後期變黑,
微延生。菌柄近圓柱形,長2-4cm,粗1-2cm,白色,內實。抱子無色透明,壁表粗糙,中央具網紋,(7-9.5)μm×(6-9)μm。卵圓形。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下。散生至群生。夏秋季常見。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菌蓋扁球形,中央臍狀,或呈淺漏斗形,直徑4.5-12cm,棕灰色、
暗灰色或黑色,表面光滑,邊緣內卷或平展。菌肉較厚,堅實,白色、
紅色或黑色。菌褶較密,長短不一,白色、淺乳黃色或黑色。
菌柄圓柱形,長2-4cm,直徑約2cm,白色或黑色。氣微,味辛辣;有毒。
性味
微咸;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溫中止瀉。主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腹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