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飲咳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飲咳嗽
寒飲咳嗽
原圖鏈接

寒飲咳嗽,中醫病證名,是指由於寒飲或由脾陽不足,運化失職,水聚成飲。寒飲犯肺,肺失宣降,氣機阻滯,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飲阻胸陽,陽氣不布,則胸滿不舒。治宜溫化痰飲。 [1]

病因

《難經·四十九難》中指出;「形寒飲冷則傷肺」,意思是形體受寒,或飲食生冷,均可損傷肺臟。《靈樞·百病始生》篇曰;「重寒傷肺」。因肺為嬌髒,當風寒之邪侵犯肌體,皮毛先受之,皮毛者,肺之合也,故肺先受病;若再飲食生冷,脾胃受寒,母病及子,更傷於肺,內外皆傷,故為「重寒」。《諸病源候論》雲:「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各以其時惑於寒而受病。」從寒冷之邪的特性來講,寒屬陰邪,易傷陽氣,寒邪傷人肌膚,則毛竅閉寨,陽氣被遏,汗不得出。人體的氣血喜溫而畏寒,肺朝百脈,寒邪傷肺,、肺氣鬱閉,不得宜發而發,則血脈凝滯,寒邪循肺脈而上行於肺,肺受寒邪即可導致咳嗽。 [2]

臨床表現

肺有寒飲伏匿,易於冬春二季咳發頻繁,由水泛為痰,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乾咳或痰液為黏白色。寒飲咳嗽臨床症見咳嗽反覆發作,痰涎清稀,畏寒肢重,舌淡,苔白潤或滑,脈沉滑或弦;可兼見頭眩,氣喘,心悸,或小便不利。 [3]

診斷

1.咳嗽咯白色稀/黏痰或自覺有痰難以咳出或無痰,咳嗽在天氣變冷、受涼、吹風的情況下容易發作。

2.伴咽癢咽痛咽干

3.畏寒畏風,平時容易手腳冰冷。

4.口乾不欲飲,或口乾欲飲熱水,或無口乾。

5.舌淡苔白苔白膩滑有水,舌體胖大邊有齒痕或舌體正常;脈浮或滑,沉或細等。 [4]

辨證施治

治療原則

溫肺化飲,祛風散寒。   

方劑

苓甘五味姜辛湯。藥物組成:茯苓、甘草、乾薑、五味子、細辛。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方中乾薑、細辛為君,溫肺化飲。飲之所成,多由於脾之不運,水濕內停。故臣以茯苓健脾滲濕,合乾薑溫運中州,杜絕痰飲化生之源。佐入五味子斂肺止咳,又能斂陰生津,防溫燥傷陰。使以甘草,潤肺化痰,和中調藥。綜合全方,共奏溫肺化飲之效。本方溫散並行,開闔相濟;肺脾同治,標本兼顧。   

加減變化

咳喘痰多,邪偏在肺,可酌加紫菀、款冬花、杏仁、蘇子等宣肺降氣止咳;喜唾清涎,邪偏在胃,可加半夏、陳皮、白朮、生薑等健脾溫中降逆;寒飲引動沖氣上逆,症見嘔逆心悸眩暈者,可加桂枝平沖降逆;外兼表寒,或由表邪引動內飲者,可加蘇葉、荊芥,並且將乾薑換為生薑。 [5]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