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嘴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宽嘴鹟
Asian Brown Flycatcher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Muscicapa latirostris 目/科/属 雀形/鹟/鹟 迁徏状态 过境鸟/冬候鸟 普遍性 不普遍/稀有 体长/体重 12-14cm/8-16g |
别名:北灰鹟、灰鹟,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嘴基宽、下嘴基黄色多。脚黑色。
- 成鸟:
- 头及体背大致为灰褐色,眼圈白色,眼先近白色。
- 翼及尾羽暗褐色,大覆羽及三级飞羽具不明显淡色羽缘。
- 体下灰白色,胸、胁淡灰褐色,腹及尾下覆羽白色。停栖时,翼尖约为尾羽1/2。
- 亚成鸟整体褐色较浓,头、背有白点斑。胸、胁色泽较暗。大覆羽及三级飞羽淡色羽缘较宽而明显。
栖地&习性
低地开放温带和亚热带成熟和次生阔叶林的品种,次生林。度冬时栖于各种林地及开阔地。
多单独活动。常停栖于突出枝头,飞出捕食飞虫后回到原地。[1]
主要以昆虫为食,记录的小无脊椎动物,包括甲虫(鞘翅目),石蝇(鞘翅目),臭虫(半翅目),黄蜂。
繁殖
5月至7月为N范围,4月至6月为S季节;在N区单亲,在泰国南部则可能是两个。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发出尖而干涩颤音“tit、tit”、“chuck”或“chee”声。
外观相似性
乌鹟嘴较短小,眼先不白,胸、胁色较暗具模糊纵斑。尾下覆羽具暗色斑纹,停栖时翼尖较长,约达尾羽1/2至2/3。
灰斑鹟嘴较小,眼先不明显白色,胸、胁色纵斑分明。停栖时,翼尖较长,超过尾羽2/3。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M. d. dauurica Pallas, 1811 – Asian Brown Flycatcher – 西伯利亚C和俄罗斯东南部(从R Yenisey E到Amurland和Ussuriland),北蒙古,中国东北,韩国,萨哈林,南千岛群岛和日本;非繁育的南中国(云南,广东,海南),台湾(罕见),东南亚(至缅甸西部),菲律宾和大圣达达。
- M. d. poonensis Sykes, 1832 – 巴基斯坦西北部(Murree Hills)和喜马拉雅山麓丘陵E至E尼泊尔,以及C&S印度(Vindhya和Satpura山脉,西高止山脉,也可能是东高止山脉);非繁殖半岛印度(主要是Vindhya Range的S),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
- M. d. siamensis (Gyldenstolpe, 1916) – 缅甸南(N Tenasserim),泰国西北部和越南S(南安南)。
- M. d. williamsoni Deignan, 1957 – Brown-streaked Flycatcher – 缅甸东南部(S Tenasserim)和泰国南部S至马来西亚西北半岛;非育种也有S到新加坡,苏门答腊和婆罗洲W。
- M. d. umbrosa Wells, 1982 – 婆罗洲NE(沙巴NE,还有文莱和E加里曼丹)。
- M. d. sodhii J. B. C. Harris et al., 2014 – Sulawesi Streaked Flycatcher – 苏拉威西低地和山地森林。[2]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