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嘴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寬嘴鶲
Asian Brown Flycatcher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Muscicapa latirostris 目/科/屬 雀形/鶲/鶲 遷徏狀態 過境鳥/冬候鳥 普遍性 不普遍/稀有 體長/體重 12-14cm/8-16g |
別名:北灰鶲、灰鶲,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嘴基寬、下嘴基黃色多。腳黑色。
- 成鳥:
- 頭及體背大致為灰褐色,眼圈白色,眼先近白色。
- 翼及尾羽暗褐色,大覆羽及三級飛羽具不明顯淡色羽緣。
- 體下灰白色,胸、脇淡灰褐色,腹及尾下覆羽白色。停棲時,翼尖約為尾羽1/2。
- 亞成鳥整體褐色較濃,頭、背有白點斑。胸、脇色澤較暗。大覆羽及三級飛羽淡色羽緣較寬而明顯。
棲地&習性
低地開放溫帶和亞熱帶成熟和次生闊葉林的品種,次生林。度冬時棲於各種林地及開闊地。
多單獨活動。常停棲於突出枝頭,飛出捕食飛蟲後回到原地。[1]
主要以昆蟲為食,記錄的小無脊椎動物,包括甲蟲(鞘翅目),石蠅(鞘翅目),臭蟲(半翅目),黃蜂。
繁殖
5月至7月為N範圍,4月至6月為S季節;在N區單親,在泰國南部則可能是兩個。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發出尖而乾澀顫音「tit、tit」、「chuck」或「chee」聲。
外觀相似性
烏鶲嘴較短小,眼先不白,胸、脇色較暗具模糊縱斑。尾下覆羽具暗色斑紋,停棲時翼尖較長,約達尾羽1/2至2/3。
灰斑鶲嘴較小,眼先不明顯白色,胸、脇色縱斑分明。停棲時,翼尖較長,超過尾羽2/3。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M. d. dauurica Pallas, 1811 – Asian Brown Flycatcher – 西伯利亞C和俄羅斯東南部(從R Yenisey E到Amurland和Ussuriland),北蒙古,中國東北,韓國,薩哈林,南千島群島和日本;非繁育的南中國(雲南,廣東,海南),台灣(罕見),東南亞(至緬甸西部),菲律賓和大聖達達。
- M. d. poonensis Sykes, 1832 – 巴基斯坦西北部(Murree Hills)和喜馬拉雅山麓丘陵E至E尼泊爾,以及C&S印度(Vindhya和Satpura山脈,西高止山脈,也可能是東高止山脈);非繁殖半島印度(主要是Vindhya Range的S),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
- M. d. siamensis (Gyldenstolpe, 1916) – 緬甸南(N Tenasserim),泰國西北部和越南S(南安南)。
- M. d. williamsoni Deignan, 1957 – Brown-streaked Flycatcher – 緬甸東南部(S Tenasserim)和泰國南部S至馬來西亞西北半島;非育種也有S到新加坡,蘇門答臘和婆羅洲W。
- M. d. umbrosa Wells, 1982 – 婆羅洲NE(沙巴NE,還有文萊和E加里曼丹)。
- M. d. sodhii J. B. C. Harris et al., 2014 – Sulawesi Streaked Flycatcher – 蘇拉威西低地和山地森林。[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