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兢兢業業(段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對工作兢兢業業》是中國當代作家段昊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對工作兢兢業業
對工作兢兢業業的父親,除嗜煙好酒外,物質生活極為清貧。
退休後,他和母親一直就住在老家的青磚瓦房內。房舍里除照明燈和黑白電視機,木頭床和簡單幾樣家具外,再沒有任何奢侈品。他的退休工資,除孫子們回家添菜外,基本都捨不得用。就這樣,父親還時常送早餐給老三,幫着他看攤子。在父親的心中,老三沒有找着好工作,他覺得心裡有愧疚。所以,他用忙碌來彌補對孩子們的愛。
想起父親,我經常會在無人的角落心酸落淚。因為,我是個平凡的人,今生,恐無法完成父親心中的夙願。現在,我們唯有盡力去做好工作,努力去打拚,好好活着,才能無愧於這一份愛!
糧食企業改制時,那會兒,我所以極力跳到縣委宣傳部打工,不是為了那一份微薄的薪酬,其實就是想給父親一絲安慰,給他臉上添點光彩。因為,我深知父親,只要我們幹得好,他才會活得開心。
一生要強的父親,在臨終時刻,我終於感受到他靈魂深處的繁華和純淨,一生不識字的他,卻比任何人都懂得愛的真諦!
父病如山倒。那幾夜,父親吃喝要人喂,特別是撒尿拉屎更是需要人攙扶。但是,父親從不大聲嚷嚷,沒有對我們講過一句重話。他忍住痛,臉上始終微笑着。直到我值班時,我給他點上一支煙。儘管父親的嘴角叼不住煙,但是他乾燥的嘴唇依然不厭其煩地舔着煙嘴,輕聲地問我家孩子學習怎麼樣?老大來的時候,他只是遺憾地伸出三個手指,意思就是到現在他怎麼還只是三代人?
這種打擊,那一刻,大哥怦然落淚了。因為,大侄子的婚變,不光是他家的私事,也是我們這個家族的心病啊。
從來——真正的悲憫,不是生與死的離別;而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根」意識,仍如流水般流淌在至善者的心中。
歲月悠悠,往事歷歷。父母和子女之間曾有的埋怨、不解等複雜情緒,都會在某一刻得到徹底釋放。這一脈相承親情的激勵,相互伸展鏈接,才會讓鄉愁里的故土,唯一成為我們回家的路。思念如藤,很多年後,當我真正懂得父親,明白他在我們成長的歲月里付出的關愛,卻是從他離開我們後才開始。
那個冬天,雪花靜靜地飄灑。我的耳畔時常響起筷子兄弟的《父親》。因此,2013年以後的每一個清明冬至,我們都會自覺地回家到父親墓前祭拜。懷念父親,那一份骨子裡的父愛,並不會因為他長眠在青山綠夢中消失,反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份愛會日漸清晰……
作者簡介
段昊,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