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对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对账是一个专用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可靠,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手续对账簿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

对账的原因

企业需要对账的原因如下:

1、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是会计循环工作的基础,如果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使登记数据或方向发生错误将引致一系列的错误,给之后的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人员分析企业的业务情况造成麻烦,因此,必须通过会计对账保证账证相符。

2、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登记的各种账簿之间可能试算不平衡。由于登记过程中的失误,可能导致账账不相符,主要包括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与业务账等,必须通过会计对账才能避免以后编制报表、审核过程中的可能发现的账账矛盾。

3、实际的财产物资可能与账面不相符。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财产物资可能与债权债务的账面余额不符,这可能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必须通过会计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调整或更正的方法。

对账的内容

对账的内容有: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主要包括:

核对凭证的编号与账簿的编号是否一致;

核对记账凭证的信息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以确认两者是否相符;

核对账簿的金额和方向与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2、账账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有关记录的核对。主要包括:

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总分类账簿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存在对应平衡关系,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和贷方余额合计也存在平衡关系。通过这种等式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总账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其所辖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核对相符。

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主要是指库存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与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之间的核对。

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例如,会计机构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余额是否相符。核对方法一般是由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定期编制收发结存汇总表报会计机构核对。

3、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对账的意义

通过会计对账,可以保证各种账簿记录的正确、真实和完整。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继而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正确的财务报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出纳人员侵吞企业财产或会计人员虚假报账等情况的存在,会计对账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从而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