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寻找,在一场迷雾中(李婷)

寻找,在一场迷雾中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寻找,在一场迷雾中》中国当代作家李婷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寻找,在一场迷雾中

我的故乡平江,不仅仅是著名的桂花蜜源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更是湘楚文化的源头之一。汨罗江自东向西穿过全境,于是从小就耳濡目染楚国三闾大夫的人和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毋庸置疑,我就是听着屈原故事长大的。因之,心头早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到激发屈原创作楚辞的楚国都城去看一看,去寻找滋生屈文化的源泉。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楚国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我国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风和日丽的三月,我在又一次拜读了屈原的《九歌》之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奔腾的激情。简单收拾一下行囊,便沿着屈原当年二次遭贬的落寞足迹,一路由长沙经沙市,辗转汉口,向湖北荆州北一个叫郢城的地方奔去。

这里,在纪山之南,也叫纪南城。两千多年前,它是周朝侯国楚国的都城所在地。楚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建立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在武、文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北抗齐桓公、宋襄公,实为一代霸主。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周室、邲之战大败晋国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江汉,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江苏北部,幅员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宣威盛世”时期。而这时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到了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城,绵延800年的楚国就此落下了帷幕。

当我伫立于由郭沫若老先生题写的楚国纪南城遗址时,正是一场难得的春雨之后,整个古城遗址被浓重的雾气笼罩着,给人一种迷离的朦胧。出发前我查找过的古井、城垣、台基等遗存,都被雾岚遮掩,似乎让我无法直接感受那八百年前的辉煌,更没法寻找到屈大夫在此留下的身影足迹。

我知道,眼前的这片皇天厚土,就是滋养屈原文学创作的初始与发端。说不定当年他就站在我身边不远的某个地方,或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尽吐情怀。他笔下的伊尹、姜太公、宁戚、介子推、伍子胥、申徒狄与彭咸等一干人杰,就是在这里走进他的《离骚》《九章》《惜往日》《悲回风》中的。

雾水间,恍惚屈原身着褴褛向我走来,出现在离我不远的宫殿遗址上。他紧锁冷眉,正气凛然的音容,是在劝说楚王联合抗秦,还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所致。哦,原来这是发生在公元前303年的一幕。这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相会。此时的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他以政治家高瞻远瞩的高度,看出了秦国的狼子野心,于是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顷襄王2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便予绝交。浮现于眼前的情形,正是屈大夫劝阻执迷不悟的楚怀王时的场景再现。面对这决定楚国命运的转折,我在想,假若说胸怀大志的楚怀王听从了屈原等人的规劝,不去秦国,而是另寻途径抗击强秦。其结果可能是另外一种,大有可能把历史改写,屈原也不会因国破家丧投江而死。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心灰意冷的我,面对着历史的一幕,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但“贞姜守约”的故事,让我站立在宫殿遗址前,久久回味不已。

有诗曰:贞姜守约,待符而行,江水大至,重信轻生。说的是周朝时候,楚昭王的夫人名叫贞姜,是齐侯的女儿。一天,楚昭王出游时,把她留在了渐台上,走时楚昭王对她说:“假使我来叫你,必定会让来人带着信符来,若来人没有信符,你千万不要相信。”没想到,楚昭王走后,渐台就发起了大水,很快就要沉没。楚昭王赶紧差人去接贞姜,可是来人忘记了带信符,贞姜见没有信符,便不肯出来。来人叫:“大水马上就要淹没渐台了,假使我再回去拿,恐怕已来不及了!”贞姜说:“我知道出去必能活命,留在这里必死无疑,然而我若违背了约定去求生,那还不如死了好呢。”来人只好赶紧回去取信符,然而等转回渐台来,大水早已把渐台冲垮了,贞姜因此也被淹死了。楚昭王怜悯她是因守信而死的,便给了她谥号“贞”。这个故事虽已久远,但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诚信守约的历史典范吗?当然,今天对于贞姜的“舍生守信”应该理性地看待,但我不能不向姜贞舍身守信的渐台遗址投去我敬仰的目光。投去了敬仰的目光。

转身,一切尽消失在白茫茫的迷雾中。

[1]

作者简介

李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江县作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